《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4 15:04: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旌暮捲小舂容,画栋云生笑语中。
但觉山光侵酒绿,不知日脚染溪红。
控临缥缈疑无地,指点虚无欲驭风。
谁遣玉蟾催骑吹,归来人影在朦胧。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双旗轻轻卷起,映照着小舂容的景致,
画栋之间,云彩缭绕,欢声笑语在其间荡漾。
只感到山光映入酒水的翠绿,
不知不觉中,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溪水的边缘。
在空灵的境界中,仿佛没有了大地,
我挥手指向虚无,想要乘风而去。
是谁让那玉蟾急催骑者的号角,
归来的身影在朦胧中显现。
注释:
- 双旌:指两面旗帜,象征欢庆或盛大的场合。
- 小舂容:小山的名字,舂指的是小山的形态。
- 画栋:雕花的房梁,建筑的美丽。
- 山光:山的光辉,指自然景色的美。
- 酒绿:酒的颜色,形容酒的清澈与美丽。
- 日脚:日头的影子,指夕阳的光辉。
- 玉蟾:指月亮,古代传说中玉蟾为月宫中的生物,象征着清冷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希文,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描写山水田园,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九日的重阳节,诗人受邀参加南楼的宴集,借此机会与友人共酌,抒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重阳节正值秋季,象征着丰收与团圆,诗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南楼宴集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开篇“双旌暮捲小舂容”,描绘了黄昏时,宴会的气氛渐渐浓厚,伴随着轻风,旗帜轻轻卷起,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画栋云生笑语中”将宴会的欢快气氛与自然景色交融,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后半部分,“但觉山光侵酒绿,不知日脚染溪红”,诗人用“山光”和“酒绿”来形容自然之美与饮酒的欢愉,展现出一种恍惚的美感,似乎在酒意朦胧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控临缥缈疑无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虚无的思考,仿佛在这一刻,天地之间只是虚无的存在,诗人想要随风而去,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谁遣玉蟾催骑吹,归来人影在朦胧”,通过对月亮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归来的思考,意境深远,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这首诗不仅描写了宴会的欢乐,更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旌暮捲小舂容:黄昏时,两面旗帜轻轻卷起,小山的景致如画。
- 画栋云生笑语中:雕花的房梁下,云朵浮动,欢声笑语环绕四周。
- 但觉山光侵酒绿:只感到山色映入酒的翠绿之中。
- 不知日脚染溪红:不知不觉中,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溪水的边缘。
- 控临缥缈疑无地:站在空灵之地,仿佛没有了大地的存在。
- 指点虚无欲驭风:我挥手指向虚无,想要乘风而去。
- 谁遣玉蟾催骑吹:是谁让那月亮催促骑者的号角声。
- 归来人影在朦胧:归来的身影在朦胧的光影中若隐若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蟾比作月亮,增强了诗的意象与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山光与酒绿有了情感的交融。
- 对仗:如“控临缥缈,指点虚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宴会的欢愉与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旌:象征庆祝与欢乐的气氛。
- 酒绿:寓意欢愉与友谊。
- 山光: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玉蟾:代表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蟾”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云彩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
- C. 友谊与人生
- D. 爱情
-
“双旌暮捲”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郁
- B. 欢乐与宁静
- C. 疲惫
- D. 欢愉与恐惧
答案:
- B. 月亮
- C. 友谊与人生
- B. 欢乐与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描写田园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表现饮酒作乐的豪情。
诗词对比:
- 范成大《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三首 其一》 以自然与友谊为主题,温馨而深邃。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月亮与孤独的情感,但更显豪放与孤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