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贾谊》

时间: 2025-01-19 16:02:42

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

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
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向绛灌(即绛州的灌人)表达感谢,但不要损害洛阳的名声。年末时应当思考治安的对策,恳切地对待大臣们。

注释

  • 绛灌:绛州的灌人,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或学者。
  • 洛阳人:指的是洛阳地区的人,可能暗指某些文化或政治上的人物。
  • 岁晚:年末,指的是一年的结束。
  • 治安策:治理安定的策略。
  • 谆谆:恳切、认真。
  • 礼大臣:对待大臣要有礼节。

典故解析

  • 洛阳:作为古都,洛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了文化的繁荣与政治的稳定。
  •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以其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著称,诗中提及的“治安策”与贾谊的政治理念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渐之,号非烟,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高远,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怀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刻。诗人通过对时政的关注,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切与对大臣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对国家治安的关心与对官员的尊重,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深思熟虑。前两句“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中,诗人通过感谢绛灌的方式,强调了对洛阳文化的重视,似乎在提醒当权者不要因为个人的偏见而损害国家的形象。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敏感与警觉。

后两句“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则转向了对治安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臣的恳切期望。整首诗在字句中透露出一种理智与温情的结合,既有对文化的敬仰,也有对治理智慧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寄声谢绛灌”:表达了对绛灌的感谢,表明与地方官员的良好关系。
    • “勿毁洛阳人”:劝告不要贬低洛阳的文化或名声,体现了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 “岁晚治安策”:年末时应考虑治安的对策,显示出对国家安定的关心。
    • “谆谆礼大臣”:强调对大臣的尊重与礼遇,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期盼与责任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谢绛灌”与“毁洛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文化与政治的理解。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呼唤重视国家治理与文化的和谐,体现出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强烈认同。

意象分析

  • 绛灌:象征着地方治理与文化传承。
  • 洛阳:代表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政治的中心。
  • 大臣:象征着国家治理的关键人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绛灌”主要指什么?

    • A. 地方官员
    • B. 洛阳文化
    • C. 年末的治理
    • D. 大臣
  2. 诗中提到的“治安策”主要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关切?

    • A. 个人情感
    • B. 国家治理
    • C. 文化传承
    • D. 社会风气
  3. 诗中“勿毁洛阳人”的意思是什么?

    • A. 应该尊重地方文化
    • B. 不应贬低他人
    • C. 应该关注国家安定
    • D. 应该礼待大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个人情怀。
  • 杜甫《春望》:反映了对国家局势的关心与忧虑。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贾谊的作品均关注政治与治安,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大臣的礼遇与文化的尊重,而贾谊则可能更注重于治国理政的策略与方法。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