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丙午宜兴山间)》
时间: 2025-01-16 22:2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丙午宜兴山间)
作者: 李曾伯〔宋代〕
山接平芜,烟横远墅,修眉淡抹晴妆。
菊梅交际,天未十分霜。
几许无穷秋思,空凝伫衰柳斜阳。
溪头路,黄芦一片,凫雁两三行。
平章。风景似,画图一幅,著我徜徉。
山中无事,聊尔适吾狂。
不用登临感慨,青帘外新酒堪尝。
何为者,东家宋玉,千古叹凄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山间的宁静景致,远处的房屋与平坦的田野相接,烟雾缭绕着远处的别墅,仿佛是精致的妆容。菊花与梅花相映衬,秋天未至,霜未降临。无尽的秋思在这里凝聚,孤独地伫立在斜阳下的衰柳旁。小溪边的道路上,黄芦随风摇曳,偶尔有几只野鸭和大雁飞过。这样的风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在此流连忘返。山中无事,我随意放纵自己的情感,不必在登高望远中感叹时光流逝,青色的窗帘外还有美酒可以品尝。为何而叹?想起了东家宋玉,他的诗句中流露出的千古凄凉。
注释:
- 平芜:指平坦的田野。
- 修眉:形容眉毛修饰得很美,暗喻景色如美人妆容。
- 菊梅交际:菊花和梅花相映生辉。
- 秋思:指秋天的思绪,常与离愁别绪相关。
- 衰柳:形容逐渐凋零的柳树,象征着衰败与时光流逝。
- 东家宋玉:指宋玉,楚国的著名诗人,以其哀婉的诗风而闻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长卿,号白云,生活在宋代。他是一位出色的词人,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借景抒情。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丙午年(即公元1146年),李曾伯在宜兴的山间游玩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满庭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秋日山间的美丽图景。开篇以“山接平芜,烟横远墅”引入,既描绘了自然的广阔,又给人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接着“菊梅交际,天未十分霜”将秋季的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传达了一种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细腻感受。诗中“几许无穷秋思,空凝伫衰柳斜阳”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溪头路,黄芦一片,凫雁两三行”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恬静安详的生活状态。最后,诗人以“何为者,东家宋玉,千古叹凄凉”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反映出对生命短暂与艺术永恒的思考。整首词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接平芜”描绘了山与田野的连接,显示出自然的和谐美。
- “烟横远墅”则通过“烟”字传达出一种朦胧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秋思”与“衰柳斜阳”的结合,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往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景比作“画图一幅”,形象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 拟人:通过“空凝伫”将非生物的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与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山、平芜:象征自然的广袤与宁静。
- 菊、梅:代表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韧性。
- 衰柳: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凫雁:表达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家宋玉”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宋玉
- D) 白居易
-
“山接平芜”中的“平芜”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平坦的田野
- C) 狭窄的小路
- D) 深邃的河流
-
诗人对秋天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忧伤
- D) 无所谓
答案:
- C) 宋玉
- B) 平坦的田野
- C)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 李清照: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与个人情感。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通过简单的意象表现秋天的孤寂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李曾伯《满庭芳》与苏轼《水调歌头》:
- 两首词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曾伯更加关注细腻的秋日生活,苏轼则更多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了解宋代词人的风格及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对古诗词的解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