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定王台》

时间: 2024-12-29 18:34:29

汉恩列土育如春,留得芳名远到今。

几换人民此城郭,四围闤闠有山林。

长长安日存吾敬,望大行云契彼心。

忠孝永贻千载后,绝胜易水筑黄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定王台
李曾伯 〔宋代〕

汉恩列土育如春,
留得芳名远到今。
几换人民此城郭,
四围闤闠有山林。
长长安日存吾敬,
望大行云契彼心。
忠孝永贻千载后,
绝胜易水筑黄金。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恩泽像春天一样滋润土地,
留存的美名至今仍然远扬。
几经更替,这里的人们已换了好几茬,
四周的山林环绕着这座城郭。
我心中对长安的敬仰永存,
展望那大行云,与我心意相契。
忠孝的精神将世世代代流传,
比起易水边筑的黄金更为珍贵。


注释:

  • 汉恩:指汉朝的恩德。
  • 列土:指将土地分封给各地的统治者。
  • 几换人民:指历朝历代人民的更替。
  • 闤闠:形容地方的繁华和热闹,通常指门庭或市场。
  • 长安:古都长安,今西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
  • 忠孝:指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父母的孝顺。

典故解析:

  • 易水:易水是指河北的易水,历史上著名的“易水寒”传说出自此地,象征着决绝和英雄气概。
  • :春天常象征着生机和希望,汉恩如春也表达了对汉朝盛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德辉,号怀玉,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流传颇广,擅长描写山水和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民族交替之际,诗人借古事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忠孝精神的推崇,旨在提醒后人珍惜国家和家庭的美德。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古代王朝的恩泽与文化传承。首句“汉恩列土育如春”极具画面感,汉朝的恩泽如同春雨滋润大地,暗示着文化的繁荣与兴盛。诗人通过“几换人民此城郭”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表明这片土地经历了多少人事的更迭,却仍保留着对往昔的敬仰。

“长长安日存吾敬”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长安这座古都的深厚情感。长安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化的象征,诗人对其的敬仰不仅是对城市的赞美,更是对其代表的文化和历史的尊重。最后两句“忠孝永贻千载后,绝胜易水筑黄金”更是直指忠孝的重要性,强调了道德的价值永远超越物质的财富。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恩列土育如春:强调汉朝的统治恩惠如春风化雨,滋润土地。
  2. 留得芳名远到今:赞颂汉朝的美名流传至今。
  3. 几换人民此城郭:指出历史变迁中,人民更替而城郭依旧。
  4. 四围闤闠有山林:描绘周围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
  5. 长长安日存吾敬:表达对长安的敬仰之情。
  6. 望大行云契彼心:向往与志同道合者共鸣的理想。
  7. 忠孝永贻千载后:强调忠孝精神将世代相传。
  8. 绝胜易水筑黄金:忠孝的价值高于物质财富。

修辞手法

  • 比喻:“汉恩育如春”用春天比喻汉朝的恩泽,生动形象。
  • 对仗:每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绝胜易水筑黄金”,强调了忠孝精神的无价。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汉朝的恩泽与历史的变迁,强调忠孝精神的重要性,传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恩:象征着历史的光辉与文化的积淀。
  • 长安:代表着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 山林: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忠孝:传达了道德和伦理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恩育如春”中“春”象征什么?
    a) 暴风雨
    b) 生机与希望
    c) 冬天的寒冷

  2. 诗中提到的“长安”是指?
    a) 一个城市
    b) 一个国家
    c) 一个朝代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财富
    b) 强调忠孝
    c) 描述战争

答案

  1. b) 生机与希望
  2. a) 一个城市
  3. b) 强调忠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登定王台》《登鹳雀楼》的比较:两首诗都采用了登高望远的手法,但《登定王台》更强调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而《登鹳雀楼》则更多传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