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抱病懒巾栉,自度作黄冠。
披褐襟便短,拖鞋步稍安。
忘机任俗薄,遮眼把书看。
未必不为福,善乎能自宽。
白话文翻译:
抱病懒得梳理头发,只好随意戴上黄冠。
穿上短衣,拖着鞋子,步履显得稍稍安稳。
不再计较世俗的薄情,闭上眼睛专心读书。
未必这不是一种福气,能善于自我宽慰。
注释:
- 抱病:生病,身体不适。
- 懒巾栉:懒得梳理头发。
- 黄冠:古代文人所戴的帽子,象征身份。
- 披褐:穿上粗布衣服。
- 任俗薄:听任世俗的冷淡。
- 遮眼:遮住眼睛,意为专心于书籍。
- 未必不为福:不一定不是一种福气。
- 善乎能自宽:善于自我宽慰,心态宽松。
典故解析:
- 黄冠:象征文人身份,古代文人常佩戴的帽子。
- 披褐:古代文人也常以简朴的衣着来表示淡泊名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吕,宋代诗人,性情淡泊,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尤其关注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平和。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生病期间,表现了在病痛中对生活的反思与自我调节,体现了对世俗的淡然与对内心的宁静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病中生活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首句“抱病懒巾栉”,直接引出了诗人处于病中的懒散状态,展现出一种无奈而真实的生活情境。随后的“自度作黄冠”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在病痛中仍然保持的文人气质,尽管无力打理形象,但仍然有那份自我认同。
“披褐襟便短,拖鞋步稍安”则是对自身状况的接受与适应,简单的衣着和拖鞋的穿着,透露出一种对物质的淡漠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接下来的“忘机任俗薄”是对世俗冷漠的释然,显示出诗人已然超脱于外界的纷扰,通过“遮眼把书看”表现出他愿意沉浸于书籍之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未必不为福,善乎能自宽”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尽管身处病痛之中,但诗人意识到,这种状态也可能是一种福气,能够促使自己学会自我宽慰和调适。这种心态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抱病懒巾栉”:生病使得我懒于梳理头发,表现出病中的疲惫。
- “自度作黄冠”:尽管生病,仍自我认同,体现文人风范。
- “披褐襟便短”:穿上简单的衣服,反映出一种对名利的放下。
- “拖鞋步稍安”:拖着鞋子,步伐变得安稳,表明一种心态的放松。
- “忘机任俗薄”:对世俗的冷漠不再计较,心态趋于淡泊。
- “遮眼把书看”:沉迷书籍中,寻找内心的平和。
- “未必不为福”:病痛未必就是坏事,或许能带来福气。
- “善乎能自宽”:能自我宽慰,体现一种智慧与豁达。
-
修辞手法:
- 对比:病痛与安宁的对比,突出内心的平和。
- 反语:表面上对于生病的无奈,实则蕴含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在逆境中保持内心宁静与自我宽慰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心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意象分析:
- 病痛: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 黄冠:文人身份的象征,体现自我认同。
- 书籍:知识与内心世界的寄托,反映追求精神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
诗中提到的“黄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文人身份
C. 地位
D. 力量 -
“未必不为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病痛的绝望
B. 对生活的赞美
C. 对苦难的接受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病起书怀》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吕的《予一病七十日心呈牢落作诗自解》与陆游的《病起书怀》,两者都在表达病中思考人生,但李吕更倾向于自我宽慰,而陆游则更多的是对家国情怀的寄托。两者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与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