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孟子正心邪说息,昌黎首唱六经明。可怜后学多趋末,重振斯文藉主盟。
白话文翻译:
孟子在这里强调要正心修身,反对邪说已经消失了,而昌黎(王安石)则是首倡《六经》的明理之人。可怜的是,后来的学者大多追逐末节,无法振兴文风,希望能借助主人的联合来重新振兴学术。
注释:
- 孟子:孔子的弟子之一,著有《孟子》,主张仁义。这里指其思想。
- 正心:调整心态,修身齐家。
- 邪说:错误的言论或思想。
- 昌黎:指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 斯文:指文化和文风。
- 主盟:指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联合。
典故解析:
- 孟子与王安石: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强调道德修养,而王安石则是以《六经》为基础推动变革的人物。
- 后学趋末:指后来的学者只追求表面的学问,没有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当时学术界的思考和批判。
- 创作背景:在宋代,士人对于文化的复兴和学术的传承有着浓厚的兴趣,李吕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表达对学术衰落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引用孟子与王安石,表现了对当时学术风气的关切。诗中提到“正心邪说息”,暗示着对儒家思想的重视与维护,反映出作者对正统文化的钦佩与期望。而后一句“可怜后学多趋末”则是对当时学者们的不满,认为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琐碎的知识,而忽视了根本的文化深度。整首诗通过严谨的结构,展现出李吕对文化复兴的渴望与对后学的失望,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诗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孟子正心邪说息:孟子的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批判错误的言论。
- 昌黎首唱六经明:王安石以《六经》的理论为指导,倡导明理。
- 可怜后学多趋末:后来的学者多追求表面而忽视了本质。
- 重振斯文藉主盟:希望通过有影响力人士的团结,共同振兴文化。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学术比作“斯文”,形象地表达出文化的深厚与重要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学术风气的忧虑,强调了文化复兴与正本清源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正心:象征个人道德修养。
- 邪说:代表错误思想的消逝。
- 六经:体现传统文化的智慧。
- 后学:象征着当代学者的追求与局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孟子强调的是什么?
- A. 正心修身
- B. 追求财富
- C. 反对学习
- 答案:A
-
昌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朱熹
- B. 王安石
- C. 苏轼
- 答案:B
-
诗中提到“重振斯文”是希望实现什么?
- A. 文化的衰落
- B. 学术的复兴
- C. 政治的稳定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但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的情感风格。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和悲凉。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吕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