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莲(同前)》
时间: 2025-01-01 11:2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叶莲
作者: 贺铸〔宋代〕
闻你侬嗟我更嗟。
春霜一夜扫秾华。
永无清啭欺头管,
赖有浓香著臂纱。
侵海角,抵天涯。
行云谁为不知家。
秋风想见西湖上,
化出白莲千叶花。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你在叹息,我更加感到悲伤。
春天的霜冻一夜之间扫除了繁华的花朵。
再也听不到清脆的笛声,
只依赖那浓郁的香气留在衣袖上。
侵入海角,延伸至天涯。
行云中谁能知道我的故乡。
秋风中我想见西湖上的景象,
化作千叶白莲的花朵。
注释:
- 侬:你,指代亲近的人。
- 嗟:叹息,表示悲伤或惋惜。
- 秾华:繁华的花朵。
- 清啭:清脆的笛声。
- 著臂纱:留在衣袖上的香气。
- 侵海角,抵天涯:形容远行的辽阔和无尽。
- 西湖:指代著名的西湖景色。
- 千叶花:象征美丽和繁多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字惟明,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北宋时期,晚年生活在南宋,擅长于填词与写诗,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贺铸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尤其是在春秋交替之际,对故乡与过往的思念。
诗歌鉴赏:
《千叶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闻你侬嗟我更嗟”引入,表现出一种对彼此相同心境的共鸣,暗示着与爱人之间的情感共振。接着,“春霜一夜扫秾华”用春天的霜冻象征了美好事物的瞬息万变,春霜的无情与花儿的脆弱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永无清啭欺头管,赖有浓香著臂纱”则传达了一种对美好回忆的向往,虽无法再听到清脆的笛声,但浓香依旧留存,暗示着情感的延续。“侵海角,抵天涯”展现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探索精神,然而“行云谁为不知家”则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疏离,似乎在无尽的旅途中,故乡已然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最后的“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莲千叶花”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寄托。白莲象征着纯洁与美丽,千叶花则显得更加繁盛,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贺铸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你侬嗟我更嗟:听到你在叹息,我更加感到悲痛,表达了彼此情感的共鸣。
- 春霜一夜扫秾华:春天的霜冻一夜之间扫去了繁华的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永无清啭欺头管:再也听不到清脆的笛声,暗示着失去的美好。
- 赖有浓香著臂纱:依靠那浓郁的香气留在衣袖上,表现了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 侵海角,抵天涯:描述旅途的遥远与无尽。
- 行云谁为不知家:在漂泊的旅途中,谁能知道我的故乡,表现孤独感。
- 秋风想见西湖上:秋风中渴望见到西湖的美景,表达思乡之情。
- 化出白莲千叶花:化作千叶白莲,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霜一夜扫秾华”,将春霜比作无情的力量。
- 拟人:如“行云谁为不知家”,赋予云朵以人的情感与思考。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方面也有一定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霜:象征无情与凋零。
- 秾华:代表着繁华与美丽。
- 清啭:象征着音乐与生命的活力。
- 浓香:代表着美好回忆的留存。
- 白莲千叶花:象征着纯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霜一夜扫秾华”的意思是:
A. 春天的霜冻来临
B. 花儿因霜冻凋零
C. 春天的花儿盛开 -
“行云谁为不知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朋友的怀念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贺铸《千叶莲》和李清照《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贺铸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着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贺铸研究》
以上是对《千叶莲》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