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

时间: 2025-01-04 08:26:48

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何妨金粉资高格,

不用丹青点此身。

蒲叶岸长堪映带,荻花丛晚好相亲。

思量画得胜笼得,野性由来不恋人。

意思解释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

作者: 齐己 〔唐代〕

原文展示:

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何妨金粉资高格,不用丹青点此身。
蒲叶岸长堪映带,荻花丛晚好相亲。
思量画得胜笼得,野性由来不恋人。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沧江边看过鹭鸶,但看得不太真切;如今因这幅画,才真正感受到它的神韵。
何必用金粉来衬托高雅的品位,不用丹青来点缀这幅画。
蒲草的叶子在岸边能够映衬着这幅画,晚霞中的芦花在丛中显得格外亲切。
想想这画的意境,胜过把鹭鸶关在笼子里,野性的鹭鸶本来就不肯依恋人类。


注释:

  • 沧江:指的是宽广的江河,常用来指代大自然的壮丽。
  • 金粉:指用金粉装饰,象征奢华与高贵。
  • 丹青:指绘画,尤其是用红色和青色颜料。
  • 蒲叶:指蒲草的叶子,常在水边生长。
  • 荻花:指芦苇的花,通常在水边生长,象征自然的纯真。

典故解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深刻思考,借助鹭鸶这一意象,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不拘一格的态度。鹭鸶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诗中提到的“笼得”与“野性”则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明达,号静斋,唐代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齐己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欣赏自然和艺术之间的思考,以及对自由野性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鹭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和对人类束缚的反思。


诗歌鉴赏:

齐己的《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是一首颇具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描绘鹭鸶的过程中,融入了对自然美的沉思与对艺术表现的探讨。诗的开头,诗人提及自己曾在沧江边看过鹭鸶,但感受并不深刻,直到看到一幅画,才真正领会到鹭鸶的神韵。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金粉和丹青的思考,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金粉虽华丽,但未必能提升艺术的内涵,而丹青则是对自然的简单再现,反映了诗人对“高格”的追求。此时的蒲叶与荻花映衬画面,既是对自然真实的赞美,也是在强调自然的美感无需过多的修饰。

最后,诗人以“思量画得胜笼得”结尾,强调了自由与自然的不可分割,鹭鸶的野性才是它真正的美。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思想的深度,展现了齐己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向沧江看不真:回忆自己曾在河边看鹭鸶,却未能体会其真实之美。
  2. 却因图画见精神:通过图画,才真正感受到鹭鸶的神韵与灵动。
  3. 何妨金粉资高格:质疑用金粉来装饰,认为内涵更为重要。
  4. 不用丹青点此身:不需要绘画的技巧,真实的美更为重要。
  5. 蒲叶岸长堪映带:蒲草的叶子在水边,形成自然的映衬。
  6. 荻花丛晚好相亲:晚霞中的芦花与鹭鸶相互映衬,显得温馨。
  7. 思量画得胜笼得:思考画的意境,胜过将鹭鸶关在笼子里。
  8. 野性由来不恋人:鹭鸶的野性使其不愿依赖于人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粉”、“丹青”比喻艺术的浮华与真实。
  • 对仗:两句中的“画得”与“笼得”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鹭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类束缚的反思,强调了艺术应回归自然本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鹭鸶:象征自由、高洁的精神。
  2. 沧江: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广阔。
  3. 蒲叶:象征自然的纯粹与真实。
  4. 荻花:象征自然的温馨与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边植物有哪几种? A. 荷花和菊花
    B. 蒲叶和荻花
    C. 柳树和松树

  2. 作者对艺术的看法是怎样的? A. 应该追求奢华
    B. 应该回归自然本真
    C. 应该追求复杂技巧

  3. 诗中“思量画得胜笼得”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画得比笼子更好
    B. 自由的野性比被关在笼子里更值得珍惜
    C. 人工的美比自然的美更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鹭》 by 王维
  • 《鹤冲天·黄金榜上》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王维同样描写自然中的鸟类,但其侧重点在于音韵的和谐美,而齐己则强调视觉的美与自由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齐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