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支使惠示院中庭竹之什》

时间: 2025-01-19 15:56:02

忆就江僧乞,和烟得一茎。

剪黄憎旧本,科绿惜新生。

护噪蝉身稳,资吟客眼明。

星郎有佳咏,雅合此君声。

意思解释

和孙支使惠示院中庭竹之什

作者: 齐己 〔唐代〕

原文展示:

忆就江僧乞,和烟得一茎。
剪黄憎旧本,科绿惜新生。
护噪蝉身稳,资吟客眼明。
星郎有佳咏,雅合此君声。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理解为:我想起曾经在江边向僧人乞求竹子,借着烟雾的缭绕得到了这根竹子。剪掉那棵老的黄竹,珍惜这棵新生的绿竹。保护好蝉的鸣叫,使得吟唱的客人眼睛明亮。星郎(指诗人)有美好的诗句,恰好与这位君子的声调相合。

注释:

  • 江僧乞:指在江边向僧人乞求竹子,表现出与僧人的亲近与交流。
  • 一茎:一根竹子,象征诗中的灵感和创作的素材。
  • 剪黄憎旧本:剪掉老黄竹,表达对旧事物的厌恶和对新事物的珍惜。
  • 科绿惜新生:对新生竹子的珍惜,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护噪蝉身稳:保护好蝉声的宁静,营造一个适合吟唱的环境。
  • 资吟客眼明:为吟唱的客人提供灵感和清晰的视野。
  • 星郎有佳咏:星郎指诗人,表达他与友人吟咏的默契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04年-770年),字景愚,号归宗,唐代诗人,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诗和七言诗。齐己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洒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深刻的观察。

创作背景:

《和孙支使惠示院中庭竹之什》是齐己为响应孙支使的诗作而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文人交往、吟咏活动有关。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中对竹子的描写也带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齐己的这首诗通过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新生事物的珍惜。诗的开头通过对江边僧人乞竹的回忆,引出竹子这一意象,进而表达了对竹子新生的赞美与旧竹的厌恶。这里不仅是对竹子本身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经历的隐喻。人们常常在生活的过程中,面临旧事物的淘汰与新事物的接纳,如同竹子的生长一样,经历着剪断与重生。

诗中“护噪蝉身稳,资吟客眼明”一句,体现了齐己对诗意氛围的重视,他希望通过保护环境,让吟咏者能在灵感的滋养下,写出更美好的诗篇。最后“星郎有佳咏,雅合此君声”,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诗歌才华的赞赏,也表达了文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支持,这种情谊在唐代文人圈中尤为重要。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生动且丰富,更在情感上真挚且深刻,体现了齐己作为唐代诗人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就江僧乞:回忆在江边向僧人乞求竹子的情景,体现人情的温暖。
  2. 和烟得一茎:在烟雾缭绕中得到了竹子,暗示灵感的获得有时是偶然的。
  3. 剪黄憎旧本:对旧竹的厌恶,可能象征对过去事物的抛弃。
  4. 科绿惜新生:珍惜新生竹子,象征对新生活的期待与珍视。
  5. 护噪蝉身稳:保护蝉鸣的安稳,反映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6. 资吟客眼明:为吟唱者提供灵感,强调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性。
  7. 星郎有佳咏:称赞朋友诗歌的美好,体现文人之间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象征了诗人生活中的灵感和新生。
  • 拟人:蝉鸣被赋予了“护噪”的特性,体现了对自然的关爱。
  • 对仗:诗中多处对称、对仗的句式,使得诗歌韵律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中新生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竹子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友人诗才的赞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清雅、趁势而生的品质。
  • 蝉鸣:象征生命的声音与自然的和谐。
  • 烟雾:象征灵感的偶然与飘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僧”指的是谁?

    • A. 江边的渔夫
    • B. 僧人
    • C. 书生
  2. 诗人对旧竹的态度是什么?

    • A. 珍惜
    • B. 厌恶
    • C. 无所谓
  3. “护噪蝉身稳”中的“噪”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蝉鸣
    • C. 鸟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诗词对比: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但更多表现了隐逸的生活与哲学思考。齐己的诗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情感的交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