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春分后雪》

时间: 2025-01-04 10:02:42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癸丑春分后雪
作者:苏轼 〔宋代〕

雪入春分省见稀,
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
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
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
更暖须留御腊衣。

白话文翻译

在春分时节,雪景难得可见,
桃花和李花初绽,难以抵挡春的威力。
梅花落地自知其荣光,
却随风飘飞如柳絮漫天飞舞。
春天不分东君专管节物,
新芽发出暗藏的阴谋。
从今以后自然万物难以预测,
更需保留冬天的御寒衣物。

注释

字词注释

  • 省见稀:雪在春分时节出现,很少见。
  • 桃李:指春季开花的桃花和李花。
  • 应惭:应该感到惭愧。
  • 落地:指梅花落在地上。
  • 柳絮:柳树的花絮,轻盈飘散。
  • 东君:春天的神明。
  • 发阴机:暗藏的阴谋。
  • 御腊衣:冬天的御寒衣物。

典故解析

  • 东君:古代传说中掌管春天的神,象征春天的来临。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常与寒冬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思,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分时节,冬雪未尽,反映了作者对春天早期气候变化的感慨,表现了春雪融化与花木复苏的自然景象,寄托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自然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癸丑春分后雪》通过描绘春分时节的雪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前四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雪的稀少,展示了春天的力量与生机,桃李的绽放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而梅花的落地则体现了对春天的惋惜与珍惜。接下来的两句则暗示了自然的变幻莫测,春天的到来并非意味着冬季的完全离去,反而可能隐藏着更多的复杂变化。最后两句则提醒人们在温暖来临之前,依旧需要小心应对天气的变化,保留冬季的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既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应对。诗人用生动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敏感与细腻,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入春分省见稀:春分时节来临,雪的出现变得罕见,暗示着季节交替。
  2. 半开桃李不胜威:桃花与李花初开,春天的力量使它们显得娇弱。
  3. 应惭落地梅花识:梅花在地上自知其荣光,表现出一种自谦。
  4. 却作漫天柳絮飞:梅花在春风中如柳絮般轻盈飞舞,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流动。
  5. 不分东君专节物:春天的神(东君)不再单独掌管万物,暗示着自然的复杂性。
  6. 故将新巧发阴机:春天的到来可能掩藏着新的变化与挑战。
  7. 従今造物尤难料:从今往后,自然的变化更难以预测。
  8. 更暖须留御腊衣:在温暖来临之前,仍需保留御寒的衣物,体现人们的警惕与适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柳絮相提并论,突出轻盈与脆弱。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天的神被赋予情感与意志,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以及在变化中保持警惕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寒冷与冬天的结束。
  • 桃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柳絮:象征轻盈与脆弱,暗示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雪入春分省见稀”是什么意思? A. 春分时节雪不再出现
    B. 春分时雪景很少见
    C. 春分时节雪纷飞

  2.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神
    B. 春天的神
    C. 夏天的神

  3. 诗人最后提到“留御腊衣”的原因是什么? A. 春天来了
    B. 需要应对变化的气候
    C. 冬季结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细雨与生机。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作品,表现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变化。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主题:春天的美景与人情的交融。
    • 对比:两者都描绘春天,但苏轼更强调自然的变幻与不确定性,而张若虚则将春景与人情结合,突出和谐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