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空上人》
时间: 2025-01-04 10:00:33意思解释
赠空上人
作者: 曾几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搴空门秀,得之古疏山。
斯人器玉壶,中有宝月寒。
四壁澹相对,安身一蒲团。
玲珑六窗静,竟日心猿閒。
时从禅那起,游戏于笔端。
当其参寻时,恣意云水间。
松风漱齿颊,萝月入肺肝。
政使不学诗,已见诗一斑。
况复用心苦,俗氛何由干。
今晨出数篇,秀色若可餐。
清妍梅著雪,圆美珠走盘。
乃知心镜中,万象纷往还。
皆吾所现物,摹写初不难。
谁能效我辈,造语出险艰。
请师賸汲古,净洗蔬肠酸。
坐令韩退之,收敛加巾冠。
白话文翻译:
我在那空灵的寺庙中采得秀丽的风景,得自于古老而清幽的山中。那位高人手握玉壶,壶中藏有寒冷的宝月。四壁清淡地相对,安身只需一蒲团。玲珑的六扇窗户静谧无声,整天心猿意马,悠闲自得。时常从禅的境界中觉醒,笔端游玩自如。当我参悟探寻时,恣意纵情于云水之间。松风轻拂,洗净我的齿颊,月色透入我的肺肝。即使我不学诗,也已见到诗的一角。更何况我用心写作,世俗的氛围如何能够影响我。今晨写出几首诗,秀丽的色彩宛如可口的美食。清丽的梅花如雪,圆润的珠子在盘子中滚动。于是我知道,在心镜中,万象纷纷而至。所有的事物都是我内心的显现,摹写并不困难。谁能效仿我们,创造出艰险的语言?请老师再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净化我内心的杂念。让韩愈也来收敛风范,端正他的巾冠。
注释:
- 搴: 拔、采。
- 空门: 指禅宗的寺庙。
- 器玉壶: 比喻高人所持的玉壶,象征其高雅的气质。
- 蒲团: 佛教中用来坐的垫子。
- 心猿意马: 形容心情浮躁、难以安定。
- 禅那: 禅宗的修行状态。
- 恣意: 随心所欲。
- 荤腥: 指世俗的杂念。
- 秀色若可餐: 形容诗的美丽如同美食一般可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仲明,号渔山,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哲理思考为题材,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曾几在空灵寺庙中,借以表达他对禅宗的领悟与个人创作的感受。在这一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歌鉴赏:
《赠空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环境,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通过描绘山水自然之美,将其与自身的修养、创作过程相结合,表达了对禅宗的理解与个人的艺术追求。诗中描写的“松风漱齿颊,萝月入肺肝”,生动地传达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和谐。诗的最后几句更是突出了艺术创作的难度与高人境界,显示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曾几不仅是描绘自然风光,更是在探索和表达心灵的深处,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搴空门秀: 诗人描绘自己在空门寺中采得自然之美。
- 得之古疏山: 这一美景来源于古老的山。
- 斯人器玉壶: 描写高人持有玉壶,象征其高雅。
- 四壁澹相对: 四周环境清幽淡雅。
- 安身一蒲团: 只需一蒲团便可安身。
- 玲珑六窗静: 六扇窗户静谧,营造了安宁的气氛。
- 竟日心猿閒: 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悠闲。
- 时从禅那起: 诗人时常从禅的境界中悟出道理。
- 恣意云水间: 在自然中自由游玩。
- 松风漱齿颊: 松风轻拂,令人神清气爽。
- 萝月入肺肝: 月色透入心肺,寓意心灵的洗涤。
- 政使不学诗: 即便不学习诗歌,也可见其一斑。
- 况复用心苦: 更何况用心写作努力。
- 今晨出数篇: 今晨写出几首美丽的诗。
- 乃知心镜中: 反映出内心的万象。
- 皆吾所现物: 诗中所写皆是心中所见。
- 谁能效我辈: 讽刺难以效仿的艰难。
- 请师賸汲古: 请求老师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
- 坐令韩退之: 提及韩愈,象征文学风范。
-
修辞手法:
- 比喻: “器玉壶”比喻高人。
- 拟人: “松风漱齿颊”,赋予自然以人性。
- 对仗: 诗句结构整齐,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与内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感悟,强调了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 空门: 代表禅宗的清净与超脱。
- 玉壶: 象征高人的气质与内涵。
- 松风、萝月: 自然的元素,传达宁静与和谐。
- 蒲团: 代表修行与安身之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我搴空门秀”的意思是? A. 我在空门寺中采得美景
B. 我在山中游玩
C. 我在城市中生活
答案: A -
“松风漱齿颊”中的“漱”字意思是? A. 漱口
B. 清洗
C. 吹拂
答案: C -
诗人认为创作诗歌的难度是? A. 很简单
B. 极其艰难
C. 取决于灵感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王维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赠友人》: 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诗人的情感,风格更为轻快。
- 《山中与幽人对酌》: 亦能感受到超然物外的境地,但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曾几年谱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