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苏字韵》

时间: 2025-01-19 20:07:55

秋风不来眼穿枯,飒然而至吾其苏。

中宵起我灯火读,音节自喜如连珠。

不知何物披拂此,定是啸谷之於菟。

窗前况复雨骤作,山溜绕屋鸣瑶琚。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再次苏字韵

作者: 曾几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风不来眼穿枯,飒然而至吾其苏。
中宵起我灯火读,音节自喜如连珠。
不知何物披拂此,定是啸谷之於菟。
窗前况复雨骤作,山溜绕屋鸣瑶琚。


白话文翻译:

秋风没有来,眼前一片枯黄,
忽然风声飒然而至,我精神为之一振。
深夜我点灯读书,音节悦耳如同串珠。
不知道是什么在轻轻拂动,
一定是山谷中的风声如同野兔的叫声。
窗前又恰逢骤雨,山间溪水环绕着屋子,发出瑶琴般的鸣响。


注释:

  • 秋风不来眼穿枯:秋风未至,眼前一片枯黄景象。
  • 飒然而至吾其苏:忽然风声来到,让我感到精神振奋。
  • 中宵起我灯火读:深夜我点灯阅读书籍。
  • 音节自喜如连珠:读书的声音悦耳,像串珠一样美妙。
  • 啸谷之於菟:山谷中传来的声音,像野兔的叫声。
  • 瑶琚:形容溪水的声音如同美妙的乐器。

典故解析:

  • 啸谷: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自然的声音与宁静的氛围。
  • 连珠:比喻音节的连续和流畅,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音韵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字子华,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百态,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天,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对自然的感受,表达了对于秋风的渴望与深夜读书的愉悦,体现了其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


诗歌鉴赏:

《再次苏字韵》是一首描绘秋季夜晚的诗。全诗在结构上匀称,对仗工整,语句流畅。开篇“秋风不来眼穿枯”直接引入了秋天的萧瑟,描绘了一个枯燥的环境,给人以孤寂之感。然而,随即而来的“飒然而至吾其苏”,则是对秋风的期待和情绪的转变,表现出诗人在寂静中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和精神的振奋。

中间两句“中宵起我灯火读,音节自喜如连珠”,展现了诗人在深夜阅读时的宁静与美好,音节如珠,生动地描绘了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最后两句以“窗前况复雨骤作”结束,雨声、山流的交融,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音景,突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连接。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体现了宋代诗人重视自然与情感的传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不来眼穿枯:表达了秋天的静寂与萧条。
  2. 飒然而至吾其苏:秋风的到来带来了精神的振奋。
  3. 中宵起我灯火读:展现了深夜读书的情景。
  4. 音节自喜如连珠:形容阅读时声音的悦耳。
  5. 不知何物披拂此:暗示自然的神秘感。
  6. 定是啸谷之於菟:自然中声音的来源。
  7. 窗前况复雨骤作:描绘了秋雨的情景。
  8. 山溜绕屋鸣瑶琚:溪水的声音如同美妙乐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节比作连珠,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声音以生命,如"啸谷之於菟"。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书籍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在静谧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 灯火:代表知识的光芒与精神的追求。
  • :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深度。
  • 山流: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 诗人深夜做什么?
    A. 睡觉
    B. 读书
    C. 画画
    D. 散步

  3. “音节自喜如连珠”中的“连珠”指的是什么?
    A. 美食
    B. 书籍
    C. 音韵
    D. 风景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景色,但更加突出山水的和谐美。
  • 曾几的《再次苏字韵》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精神的振奋,展现了个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常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