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商山不茹芝,对弈寄此橘。巴人忽招隐,似为子房出。
白话文翻译:
在商山上没有食用的灵芝,围坐对弈时寄托了我对这橘子的情感。巴人忽然召唤我隐退,似乎是为了让我像子房那样出山。
注释:
- 商山:指商山,位于今陕西省,是一个山脉的名称,常与隐逸、修道相关。
- 不茹芝:不吃灵芝,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草,象征着长寿和修道。
- 对弈:下棋,常用来比喻智力的较量。
- 寄此橘:寄托于这橘子上,橘子在这里象征着某种情感或理想。
- 巴人:指古代巴国的人,巴人多被描绘为隐逸之士。
- 招隐:召唤隐退,意为邀请对方隐居或放弃世俗生活。
- 子房:指张良,汉初的名将和谋士,因其智慧与隐逸而被称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生活在宋代,字子贞,号云峰,因其诗文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以自然、隐逸生活为主题,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姚勉隐居于商山时,受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的启发,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和理想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诗的开头以“商山不茹芝”引出,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放弃,商山作为隐居的象征,体现了他对清静生活的追求。接着的“对弈寄此橘”将思考与自然结合,通过对弈这一智力活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和深邃,橘子则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
“巴人忽招隐”则引发了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巴人作为隐士的代表,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一句“似为子房出”则将个人的隐逸与历史人物张良的智慧相联系,暗示了他内心对理想与追求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历史深度,也强调了诗人对隐逸与智慧的崇敬。
整首诗在音韵上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宋代诗歌中的一首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山不茹芝:表明了诗人对灵芝的无所谓,暗示他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 对弈寄此橘:通过下棋的方式寄托情感,橘子成为他思考的象征。
- 巴人忽招隐:提到巴人,强调隐士的生活方式。
- 似为子房出:将自己的隐逸与历史上著名的谋士相提并论,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用典:提到子房(张良),增强了历史感。
- 对比:商山与灵芝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内心对智慧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商山:象征隐逸与清静。
- 橘:象征情感寄托与生活的简单快乐。
- 巴人:象征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子房:象征智慧与历史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商山”,它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隐逸
- C. 权力
-
“对弈寄此橘”中的“橘”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情感寄托
- C. 朋友
-
巴人代表什么?
- A. 隐士
- B. 统治者
- C. 商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勉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姚勉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寄托,而王维则更注重与友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姚勉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