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庵分题 草茵》

时间: 2025-01-04 07:39:22

眼眩初疑绿锦张,风回犹带袜尘香。

连堤费尽天孙巧,乞与行人卧夕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眩初疑绿锦张,风回犹带袜尘香。
连堤费尽天孙巧,乞与行人卧夕阳。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下,眼前的草地似乎铺展了一层绿色的锦缎,微风拂过,带来淡淡的袜尘香味。河堤的修建费尽了天上的仙人巧手,希望能让路过的人在夕阳下安静地卧息。

注释:

  • 眼眩:眼前一亮,感到目眩。
  • 绿锦:形容草地青翠如锦。
  • 袜尘香:袜子上沾染的尘土的香味,这里可能暗示轻松自在的气息。
  • 天孙:指天上的仙子或仙人,传说中能施展巧妙的技艺。
  • 乞与:请求给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贞,号天崇,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于山水之间。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格清新,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史浩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渴望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首句“眼眩初疑绿锦张”通过“眼眩”与“绿锦”的比喻,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草地的生机与美丽,令人感到如同走进了一幅绿色的画卷。接着,“风回犹带袜尘香”则描绘了微风拂面的情景,袜尘香的意象透出一种生活的气息,似乎在暗示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后两句“连堤费尽天孙巧,乞与行人卧夕阳”则通过“天孙”的巧手与“行人”的卧息,展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更体现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自然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眼眩初疑绿锦张:通过“眼眩”,表达对草地景象的惊艳,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绿锦。
  • 风回犹带袜尘香:微风轻拂,带来一丝生活的气息,暗示着人与自然的亲近。
  • 连堤费尽天孙巧:河堤的修建需要巧妙的技艺,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与人类劳动的成果。
  • 乞与行人卧夕阳:请求给予行人一个休息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行人安慰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地比作绿锦,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风带来“袜尘香”,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类活动,展示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锦:象征着生机与美好,代表自然的繁荣。
  • 袜尘香:反映了生活的气息,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 夕阳:象征着宁静与安逸,代表着一天的终结和放松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袜尘香”主要是指什么?

    • A. 花香
    • B. 袜子上的气味
    • C. 风的味道
    • D. 土壤的香气
  2. “眼眩初疑绿锦张”中的“绿锦”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夕阳
    • B. 草地
    • C. 河流
    • D. 云彩
  3. 诗中“乞与行人卧夕阳”表达了诗人对行人的什么态度?

    • A. 关心
    • B. 忽视
    • C. 恨意
    • D. 赞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史浩的《野庵分题 草茵》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史浩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则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