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时间: 2025-01-06 04:53:57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

白话文翻译:

很久以前我便回到故乡,不再将心事留给闲暇。
早晨带着锄头在月光下清理杂草,傍晚手持竹杖在风中采摘蔬菜。
我依然在三条小径上寻找陶渊明的住所,偶尔借来一些邺侯的诗文。
木瓜树上更是结出了琼琚的果实,从今往后吟咏诗歌乐趣无穷。

注释:

字词注释:

  • 久矣:很久以前。
  • 投装:返回故乡,投身于乡土生活。
  • 赋闲居:指闲居在家,不去做事。
  • 荷锄:带着锄头,进行农耕。
  • 治秽:清理杂草。
  • 植杖:手持竹杖,意指闲适的生活。
  • 三径:指陶渊明所居之地的三条小路。
  • 陶令:陶渊明,晋代著名诗人。
  • 万签:借用的诗文。
  • 琼琚:美玉,象征珍贵的果实。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士,崇尚田园生活,诗文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邺侯:指的是邺城的侯爵,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某位文学家,代表着诗歌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自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朱熹晚年,他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生活的沉浮后,选择回归田园,表达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朱熹的《再和》是一首富含田园情怀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诗人晨起夜归,耕作的画面,展现了他宁静而充实的生活状态。首句“久矣投装返旧墟”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归乡的时间和心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归属感。

接下来的“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通过对晨昏耕作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劳作中获得的满足与快乐。特别是“带月”与“临风”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整首诗在节奏上显得轻松自然,透露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陶渊明与邺侯,既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也暗示了通过诗歌与自然的联系,追寻一种精神的寄托与愉悦。结尾“吟咏从今乐有馀”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矣投装返旧墟:诗人回到故乡已经很久,表达了对故乡的归属感。
  2. 不将心事赋闲居:不把心事留在家中闲逛,暗示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
  3. 荷锄带月朝治秽:早晨在月光下耕作,展现诗人的勤劳与对自然的热爱。
  4. 植杖临风夕挽蔬:傍晚时分,手持竹杖采摘蔬菜,显示出一种自在的田园生活。
  5. 三径犹寻陶令宅:依然在寻找陶渊明的住所,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 万签聊借邺侯书:借用古人的诗文,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敬仰。
  7. 木瓜更得琼琚报:木瓜树上结出美好的果实,比喻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8. 吟咏从今乐有馀:未来的吟咏生活将更加充实与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荷锄带月”与“植杖临风”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月”、“风”、“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氛围。
  • 比喻:木瓜与琼琚的比喻,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丰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学的敬仰与自我精神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光。
  • :代表自由与自然的气息。
  • :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充实。
  • 木瓜:象征着美好的果实,寓意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熹的《再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C. 对权力的追求
  2.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3. “荷锄带月朝治秽”中“荷锄”是什么意思?

    • A. 拿着锄头
    • B. 播种
    • C. 收割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将朱熹的《再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朱熹更加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古代文人的敬仰,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直接体验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熹诗文选》
  • 《陶渊明全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