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客舍》

时间: 2025-01-14 19:18:03

草罢惜春赋,持杯亦鲜欢。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小阁无聊坐,征衣不耐寒。

地炉烧石炭,强把故书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罢惜春赋,持杯亦鲜欢。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小阁无聊坐,征衣不耐寒。
地炉烧石炭,强把故书看。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结束,感慨于春光的流逝,举杯饮酒却依然感到不够欢快。
屋檐下的两只燕子在交谈,外面风雨交加,百花也凋零了。
在小阁楼里无所事事,身穿征战后的衣服感到寒冷。
地炉里烧着石炭,强迫自己翻阅旧书。

注释:

  • 草罢:春草凋零,象征春天结束。
  • 惜春赋:对春天的留恋和感慨。
  • 鲜欢:鲜有的欢愉,指酒虽在手,但欢喜却不多。
  • 檐楹:屋檐和柱子,指屋外的环境。
  • 双燕语:指两只燕子在说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 风雨百花残:风雨中百花凋零,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小阁:小屋,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征衣:征战后的衣服,象征疲惫与寒冷。
  • 地炉烧石炭:用地炉烧石炭取暖,表现生活的艰辛。
  • 强把故书看:强迫自己去看旧书,表现对过去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复古,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结束之际,诗人因春天的逝去而感到惋惜,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艰难环境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萍乡客舍》是一首富有春秋意蕴的诗,诗人在春天的尾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绪的纷扰。诗的首句“草罢惜春赋”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春草虽已凋零,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春光的追忆。

接下来的句子“持杯亦鲜欢”突显了诗人在沉浸于饮酒的过程中,却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反映了他内心的失落和空虚。此时,屋外的“檐楹双燕语”与“风雨百花残”形成鲜明对比,生机与凋零的对比让诗人更加感受到孤独与无奈。

“小阁无聊坐,征衣不耐寒”展现了诗人身处的小阁楼中,因环境寒冷与无聊而感到烦闷,诗中的“征衣”暗示了他经历的艰辛与疲惫。最后两句“地炉烧石炭,强把故书看”则表现了诗人试图通过阅读来寻求内心的慰藉,但那种强迫的感觉又让人感到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罢惜春赋”:草木已凋,春天已逝,诗人感到惋惜。
  2. “持杯亦鲜欢”:即使举杯饮酒,内心的欢乐却寥寥无几。
  3. “檐楹双燕语”:屋檐下的燕子在啁啾,象征春日的生机。
  4. “风雨百花残”:风雨交加,百花凋零,反映出春天的脆弱。
  5. “小阁无聊坐”:在小阁楼中无所事事,感到无聊。
  6. “征衣不耐寒”:身穿征战后的衣服,感到寒冷。
  7. “地炉烧石炭”:用地炉烧石炭取暖,显得生活艰辛。
  8. “强把故书看”:努力翻阅旧书,试图在书中找到慰藉。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生机与凋零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燕子在屋檐下交谈,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象征:草木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失落,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人生的艰辛与对往昔的追忆。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2. 酒杯:象征欢乐与饮酒的孤独。
  3. 燕子:象征春天的活力与温暖。
  4. 风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5. 小阁: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聊。
  6. 征衣:象征经历的艰辛与疲惫。
  7. 故书:象征对过去的追忆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主要体现在那一句?

    • A. 草罢惜春赋
    • B. 持杯亦鲜欢
    • C. 风雨百花残
    • D. 地炉烧石炭
  2. 诗中提到的“征衣”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诗人的孤独
    • C. 生活的艰辛
    • D. 无聊的状态
  3. 诗中的“檐楹双燕语”表现了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诗人的失落
    • C. 生命的活力
    • D. 书籍的慰藉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加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
  • 《静夜思》(李白):以个人情感为主,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萍乡客舍》的孤独感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