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十六》

时间: 2025-01-14 11:16:37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

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

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

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十六
作者: 姚合 〔唐代〕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
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
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
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白话文翻译

每天都眉头紧锁,常常生病不愿见人。
引水流向远方的涧水,堆起的山比城墙还要高。
秋天的灯光照映着树影,寒冷的雨水落在池塘发出声响。
最美的时光是在吟诗的夜晚,披上衣服坐到天明。

注释

  • 眉不展:眉头紧锁,形容忧愁或烦闷。
  • 逢迎:迎合他人,通常指迎合上级或权贵。
  • 引水:引导水流,通常用于灌溉或解决水源问题。
  • 通涧:流入深涧,意味着水流很远。
  • 垒山:堆起山石,形容高耸的山。
  • 寒雨:冷雨,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 池声:水池的声音,通常指雨滴落水的声音。
  • 披衣坐到明:披上衣服一直坐到天亮,形容夜晚的悠长和静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字子渊,号雪溪,出生于陕西,曾任武功县令。姚合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感受为题,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姚合在武功县任职期间,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感。诗中表现了对逢迎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开头两句,诗人以“眉不展”和“多病”引入,表现出由于生活琐事和身体不适而不得不远离人群的心情。接下来,诗人通过“引水远通涧”和“垒山高过城”描绘了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依恋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秋灯与寒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凄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在寒冷环境中思索的状态。最后一句“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到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夜晚的珍惜,体现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姚合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朝眉不展:每天都因为忧虑而皱眉。
  • 多病怕逢迎:因身体多病而害怕迎合他人,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无奈。
  • 引水远通涧:引水至远方的涧水,象征诗人寻找心灵的归宿。
  • 垒山高过城:山石堆积高于城墙,暗示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的逃避。
  • 秋灯照树色:灯光照耀树木,营造出温馨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 寒雨落池声:寒冷的雨水落在池塘中,增添了孤独感。
  • 好是吟诗夜:夜晚吟诗是最美的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
  • 披衣坐到明:整夜坐在一起,体现了对这一静谧时刻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引水远通涧”,以水的流动象征诗人内心的流动。
  • 对仗:如“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厌倦和对自然、诗歌的向往,体现了个体在世俗生活中的孤独与坚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烦恼与忧愁。
  • :象征生命的流动和心灵的归宿。
  • :象征自然的伟大与宁静。
  • :象征温暖与思考的时刻。
  • :象征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朝朝眉不展”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疲惫

  2. 诗人最享受的时刻是什么? A. 白天
    B. 吃饭
    C. 吟诗的夜晚

  3. “引水远通涧”中的“水”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生命的流动
    C. 病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孤独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合与王维的作品,王维的诗中常有山水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姚合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与生活的细腻观察。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