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江有吊
作者: 郑谷 〔唐代〕
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
徒将心体国,不识道消时。
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
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
白话文翻译:
孟子的良策真是不错,遗憾的是如今已经不再被重视。
白白地将心思放在治理国家,却不明白时代的变化。
折断门槛并没有什么意义,沈湘的悲伤又算得了什么。
在苍苍的天地间,无处不在的烟雨笼罩着江边的蓠草。
注释:
- 孟子:指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
- 良策:好的治理策略。
- 惜哉:可惜、惋惜。
- 徒:徒然,白白的意思。
- 心体国:关心国家、致力于国家治理。
- 不识道消时:不明白时势的变迁。
- 折槛:折断门槛,意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行为。
- 沈湘:可能指湘江,典指因离别而悲伤的情景。
- 苍苍:形容天空、云层的颜色,广袤且空旷。
- 烟雨:指细雨和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江蓠:江边的草,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无常。
典故解析:
- 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强调仁政和人的本性,诗中提到他的良策,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状况的失望。
- 沈湘:沈湘的悲伤可能指古代文人对离别与失落的感慨,代表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谷,字隐之,号稼轩,唐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抒发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郑谷在政治上感受到失望,借古人之言表达对国家的无奈与忧虑。
诗歌鉴赏:
《蜀江有吊》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中提到“孟子有良策”,由此引出对当今政治的思考,表达了对贤良之策被忽视的惋惜。这里不仅是对古人的怀念,更是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徒将心体国”,则描绘了一种空耗的状态,虽有心于国,却无能为力,反映出一种对政治无能的深切反思。
“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这两句通过对比折断门槛与沈湘的悲伤,隐喻了面对现实的无力感。折断门槛象征着一种无意义的举动,沈湘的悲伤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二者相映成趣,揭示出现实的苍凉与个人的无奈。
最后两句“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则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象,处处都是烟雨,象征着无尽的忧愁与孤独。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引述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诗人对古代圣贤的良策感到惋惜,表明对当今政治状况的不满。
- 徒将心体国,不识道消时:虽有治理国家的心思,却未能识别时代的变迁。
- 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折断门槛没有实际意义,沈湘的悲伤也无足轻重。
- 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烟雨笼罩着江边的蓠草,展现出一种无尽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折断门槛比作无意义的行为,揭示无力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古人良策的惋惜以及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同时也揭示了个人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 孟子:象征智慧与理想。
- 沈湘:象征离愁与悲伤。
- 烟雨:象征忧愁与无常。
- 江蓠: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良策”是谁的?
- A. 老子
- B. 孟子
- C. 庄子
- D. 释迦牟尼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江边草叫做 ___。
-
判断题:诗人对现实政治持积极态度。(对/错)
答案:
- B
- 江蓠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郑谷的《蜀江有吊》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郑谷更侧重于现实的忧虑,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郑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