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白话文翻译:
北风吹过桂水,北雪在夜里纷纷扬扬。
月光暗暗照过南楼,寒气深沉笼罩北渚的云。
烛光斜斜地照来,船上却寂静无声。
我不认得山阴的路,听到鸡鸣更是想念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朔风:指北风。
- 桂水:桂水是地名,可能指代某一特定的水域。
- 南楼:可能指代某个高楼,月光透过楼阁。
- 北渚:北边的水边,渚为小洲。
- 烛斜:烛光倾斜,暗示时间已晚。
- 舟重:舟指船,重则是船很重或是心情沉重。
- 鸡更:鸡鸣报晓,指夜里听到鸡叫,表示天快亮了。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山阴”可以指代山阴道,是古时的一个交通要道,这里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风格沉郁、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甫流亡生涯的某个夜晚,正值北风呼啸,雪花纷飞,诗人身在舟中,回忆起友人卢十四侍御,情感复杂,既有孤独感,也有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是一首表达思乡与友谊的诗。诗人在雪夜中乘舟,北风呼啸,雪花飘落,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孤独的氛围。诗人以自然景象引入情感的抒发,朔风与北雪的描写,既展现了寒冷的环境,又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一句,月光微弱,似乎在掩盖诗人的思绪,寒意深入骨髓,北边的云雾更增添了朦胧感。这种景象与诗人的心情形成强烈对比,烛光的微弱照亮了舟中,却无法驱散心中的孤寂。
最后两句“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山阴道的陌生暗示了诗人与故乡的隔阂,而“鸡鸣”则是对早晨的向往,进一步唤起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朔风吹桂水:北风刮过桂水,营造出寒冷的气氛。
- 朔雪夜纷纷:夜晚的雪花纷纷扬扬,进一步强调夜的寒冷与孤寂。
- 暗度南楼月:月光暗淡地洒落在南楼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孤独的氛围。
- 寒深北渚云:寒气弥漫,北边的水边笼罩着云雾。
- 烛斜初近见:烛光倾斜,暗示时间已晚,舟中即将入夜。
- 舟重竟无闻:船虽重,却静悄悄,显现出一种沉重的孤寂。
- 不识山阴道:诗人对山阴的路感到陌生,暗示对故乡的无知与距离。
- 听鸡更忆君:听到鸡鸣,想起了朋友,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形成音韵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使用“雪”、“烛”、“鸡鸣”等意象,构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表现出诗人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朔风: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雪:象征着洁白与冷清,暗示内心的孤独。
- 月:象征着思念与希望,但在此却显得微弱无力。
- 舟:象征着漂泊与无依无靠。
- 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朔风”指的是哪个方向的风? A. 东风
B. 南风
C. 西风
D. 北风 -
“烛斜初近见”中的“烛”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蜡烛
D. 星星 -
诗人怀念的朋友是谁? A. 李白
B. 卢十四侍御
C. 王维
D. 白居易
答案:
- D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中,都包含了对朋友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沉郁,情感深刻,而李白的诗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洒脱。
解读: 杜甫在《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而李白在《静夜思》中则通过对月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两首诗虽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展现了两位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集》
- 《王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