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时间: 2025-01-17 10:27:3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雨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行云递崇高,飞雨霭而至。
潺潺石间溜,汩汩松上驶。
亢阳乘秋热,百谷皆已弃。
皇天德泽降,焦卷有生意。
前雨伤卒暴,今雨喜容易。
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佳声达中宵,所望时一致。
清霜九月天,仿佛见滞穗。
郊扉及我私,我圃日苍翠。
恨无抱瓮力,庶减临江费。
白话文翻译
行云在高空中流动,飞雨伴随着轻雾而来。
水流潺潺地从石缝间滑落,雨水汩汩地冲刷着松树。
烈日炙烤着秋天的热气,庄稼都已经枯萎。
上天的恩泽降临,焦渴的土地又恢复了生机。
前一阵雨使农民意外受损,而今的雨则让人喜出望外。
不可缺少雷声,偶尔的雷鸣能增添气氛。
美妙的雨声传到深夜,大家的期望是如此一致。
在九月的清霜里,似乎可以看到稻穗的丰收。
田野的门扉和我的私家园地,日子依旧苍翠。
我恨不能像抱着水瓮一样,节省在江边的劳累。
注释
- 行云:行云流水,形容云彩像流水一样在高空中移动。
- 潺潺:形容水流声,像小溪流淌的声音。
- 亢阳:指强烈的阳光。
- 焦卷:土地干裂的样子。
- 皇天德泽:上天的恩泽,指自然界的恩惠。
- 临江费:指在江边劳作的辛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风沉郁顿挫,具有社会责任感,关心民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雨水的滋润,表现了对自然和农田丰收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杜甫的《雨》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作品,描绘了秋天的雨水给干旱土地带来的生机。诗中开篇以“行云递崇高,飞雨霭而至”引入,营造出一种高远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通过潺潺的水声和汩汩的雨声,营造出雨水轻柔而有力的形象,给人一种心灵的抚慰。
在诗中,杜甫不仅描写了自然现象,更深刻反映了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前雨的伤害和今雨的欢喜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农民对气候变化的无奈与期盼。通过“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的句子,杜甫希望雨水能够伴随着雷声,增强雨水的气势,给干涸的土地带来更多的滋润。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透露出杜甫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恨无抱瓮力,庶减临江费”则道出对自身力量的无奈与渴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行云递崇高:描绘云朵在高空中移动,突出雨的来临。
- 飞雨霭而至:轻雨伴随着雾气而来,增添了神秘感。
- 潺潺石间溜:水流声象征生机,传达了自然的活力。
- 亢阳乘秋热:烈日炙烤的背景衬托雨水的珍贵。
- 皇天德泽降:上天的恩泽象征着自然的馈赠。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美妙的乐音,增强诗的韵律感。
- 对仗:如“佳声达中宵”与“所望时一致”,增强了诗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描绘雨水给自然和人间带来的变化与生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感激,反映出杜甫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诗人,对于社会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 云:象征着自由与高远。
- 雨:象征着生命、希望与滋润。
- 松:象征着坚韧与长青。
- 田野:象征着丰收与生活的基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杜甫的《雨》主要描写了什么自然现象?
- A. 风
- B. 雨
- C. 雪
- D. 霜
-
诗中提到“亢阳乘秋热”,这句中的“亢阳”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风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努力
- C. 自然的恩惠
- D. 健康
-
-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诗风截然不同,杜甫的诗更注重现实与民生,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的个性。例如,李白在《夜泊牛津》中描绘月夜的宁静,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