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时间: 2025-01-19 13:52:07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白话文翻译:

昔日的人们怀念故乡,因有挂冠归隐的期望。
而我如同漂泊的蓬草,长久以来随风漂流。
吟唱时因病而感伤,潘江的白发在秋天里显得格外悲凉。
望北方的邯郸路,恐怕再也没有归去的期盼了。

注释:

  • 昔人:指古代的人,这里强调对故乡的怀念。
  • 怀井邑:怀念家乡的井邑,井邑指的是小乡村或家乡。
  • 挂冠期:指隐退的时机或期望,古代官员辞职时会挂掉官帽。
  • 飘蓬者:形容自己如同飘荡的蓬草,意指漂泊不定。
  • 越吟:吟唱古诗,因病而感伤。
  • 潘鬓:潘江的白发,象征年华逝去。
  • 北指邯郸道:指向北方的邯郸路,暗示归去无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德裕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与诗人,他的诗作风格多变,情感真挚,擅长描写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日,李德裕在登楼俯瞰赞皇山时,因感怀故乡及自身漂泊的状况而作。诗中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李德裕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一句,直接交代了主题,即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隐退生活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则反映了自身的漂泊无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思乡之情更显悲凉。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悲伤通过“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表现得淋漓尽致,潘江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法回归的无奈。最后一句“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更是将这种失落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却无望实现的绝望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掺杂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德裕的文学才华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人怀井邑:表明古人对故乡的思念,设定情感基调。
    • 为有挂冠期:阐明思念故乡的原因,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顾我飘蓬者:通过自我比喻,表达自己漂泊的状态。
    • 长随泛梗移:进一步强调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越吟因病感:因病吟唱,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
    • 潘鬓入秋悲:白发的出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北指邯郸道:地理方向的指向,暗示归家的渴望。
    • 应无归去期:最终的绝望感,表达无法归乡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飘蓬者”,形象地表达漂泊的状态。
    • 对仗:如“昔人”与“我”,“怀井邑”与“飘蓬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潘鬓象征了衰老与失去,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 井邑:象征故乡,代表着归属与安宁。
  • 飘蓬:象征漂泊与无定,表现诗人的孤独感。
  • 潘鬓: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带有怀旧的情绪。
  • 邯郸道:象征归途与希望,最终却是无奈的指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挂冠期”指的是什么?

    • A. 归隐的期望
    • B. 结婚的期望
    • C. 学业的期望
    • D. 旅行的期望
  2. 诗中“飘蓬者”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漂泊不定的生活
    • C. 乡村的景象
    • D. 一种情感
  3. 诗的最后一句“应无归去期”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 A. 高兴
    • B. 失望
    • C. 激动
    •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国家动乱的无奈,情感更为激烈。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风格更为恬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