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
时间: 2025-01-19 14:45: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磬筦歌大吕,冕裘旅天神。
烧萧辟阊阖,祈谷为蒸人。
羽旗洒轻雪,麦陇含阳春。
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
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仁寿信非远,群生方在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郊祭祀的盛大场面,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期待。诗中提到音乐和仪式,象征着对上天的尊崇,祈求五谷丰登。羽旗如同轻雪飘洒,春天的麦田充满生机。作者认为,今天的盛会将是国家昌运的新起点,三位大臣共同参与,万国的使者如云般汇聚。仁寿之道并不遥远,众生正在平等的中庸之道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磬筦:古代乐器,磬为一种石制乐器,筦为管乐器,象征音乐的庄重。
- 冕裘:冕是古代帝王的帽子,裘指的是皮衣,象征统治者的威严。
- 烧萧:萧是一种古老的簧乐器,烧萧表示在祭祀时演奏。
- 辟阊阖:辟阊阖是开启天门的意思,象征着祭祀的神圣。
- 羽旗:用羽毛装饰的旗帜,象征轻盈和神圣。
- 昌运:昌盛的运势。
- 三臣:指三位大臣,象征辅佐君主。
- 仁寿:仁爱与长寿,象征和谐的社会。
典故解析
南郊祭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仪活动,通常由皇帝主持,意在祈求天地保佑国家的安定和五谷丰登。诗中提到的“王猷”可以理解为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阳,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在唐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政治、社会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创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国家正处于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富足。南郊祭祀是皇帝向天神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李德裕作为朝廷的重臣,奉命创作此诗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郊祭祀为背景,展现了唐代宗教礼仪的宏大场面和深厚文化。开头部分以“磬筦歌大吕”引入,音乐的庄重与神圣感立刻拉开了祭祀的序幕。接着,诗人描绘了祭祀时的仪式细节,如“冕裘旅天神”,显示了对神灵的尊重。
诗中“羽旗洒轻雪,麦陇含阳春”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国家富饶的前景。最后,诗人通过“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认为国家的繁荣与臣子的忠诚密不可分。
整首诗通过对仪式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展现出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磬筦歌大吕:以音乐的形式开启祭祀,强调仪式的庄重。
- 冕裘旅天神:皇帝身着冕服,代表着他对天神的崇敬。
- 烧萧辟阊阖:在祭祀中演奏乐器,象征开启天门,邀请神灵降临。
- 祈谷为蒸人:祈求五谷丰登,蒸蒸日上,体现了对粮食的渴望。
- 羽旗洒轻雪:羽旗如雪般轻盈,象征着神圣的氛围。
- 麦陇含阳春:麦田中春光明媚,暗示丰收的希望。
- 昌运岁今会:今天的祭祀将迎来繁荣的时代。
- 王猷从此新:新的治国方略,展现出政治的变革。
- 三臣皆就日:三位大臣共襄盛举,显示出朝政的团结。
- 万国望如云:各国使者如云而来,象征着国力的强盛。
- 仁寿信非远:仁爱与长寿并不遥远,表明国家的美好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旗洒轻雪”,将羽旗比作轻雪,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音乐、祭祀等元素象征着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的安乐。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通过描绘祭祀的盛大场面,体现了君主对神明的敬仰和对百姓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磬筦:象征礼仪的庄重与神圣。
- 冕裘:代表权威与统治者的责任。
- 羽旗:象征神圣与高远的境界。
- 麦陇:代表丰收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磬筦”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祭品
C. 一种服饰
D. 一种建筑 -
诗中“万国望如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
A. 国家弱小
B. 国力强盛
C. 民众困苦
D. 和平安宁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盛大的场景,但李德裕的诗更侧重于祭祀的仪式感,而王之涣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化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