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此花紫色,英藻繁缛)》

时间: 2025-01-04 07:51:05

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

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

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
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
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

白话文翻译

我爱山中的树,繁花盛开,满目鲜艳。
在风中轻轻飘动,如同碎锦一般,映照在阳光下,仿佛烟雾般迷离。
花影倒映在春天的潭水底,幽香凝聚在月亮下的凉亭前。
哪知道独自幽居的我,正依靠这美丽的景色来抚慰我的心灵。

注释

  • 吾爱:我喜欢。
  • 山中树:指山中生长的树木。
  • 繁英:繁盛的花朵。
  • 飘碎锦:形容花瓣轻柔飘动,如同碎锦般美丽。
  • 映日:阳光照射下的景象。
  • 乱非烟:烟雾般迷离的视觉效果。
  • 春潭:春天的水潭。
  • 香凝:花香聚集。
  • 幽独客:指独自幽居的人。
  • 朱弦:古代乐器,暗指伴奏,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熊,号澹庵,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工于诗文,风格婉转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德裕的隐居生活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思考。在春天的美景中,他发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花木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思索。首句“吾爱山中树”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情感,紧接着用“繁英满目鲜”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此处的“繁英”不仅是对花朵的赞美,也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飘动的花瓣与锦缎相提并论,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与美丽。而“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更是利用水的倒影和花香的描写,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与恬淡的氛围。最后一句“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则转向内心,表现了作者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依赖与寄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幽静而又富有哲理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爱山中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树木在山中生长,象征着生机。
  2. 繁英满目鲜:描绘了春天的花朵繁盛、色彩鲜艳的景象。
  3. 临风飘碎锦:形容花瓣在风中轻轻舞动,像碎锦般美丽。
  4. 映日乱非烟:阳光下的景象如烟雾般朦胧,给人一种幻影的感觉。
  5. 影入春潭底:花影倒映在清澈的春潭中,增添了诗的意境。
  6. 香凝月榭前:花香在月光下的凉亭前凝聚,渲染出宁静的氛围。
  7. 岂知幽独客:独自生活的我,感受到孤独与思考。
  8. 赖此当朱弦:依靠这美丽的自然景色来抚慰心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碎锦”将花瓣比作美丽的丝绸,生动形象。
  • 对仗:如“影入春潭底”和“香凝月榭前”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花香的“凝聚”,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面描绘春天的自然美,实则深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孤独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中树:象征着生命力和自然的美好。
  • 繁英: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春潭:象征着宁静与深邃,内心的反思。
  • 月榭:代表着安静的思考空间。
  • 朱弦: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吾爱山中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的热爱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生的失望

  2. 诗中“飘碎锦”形容的是哪个元素? A. 碎片
    B. 花瓣
    C. 风

  3. “岂知幽独客”中的“幽独客”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山中的鸟
    C.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李德裕的《山桂》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德裕更注重花木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通过山水的意境传达出一种清幽的哲思。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细读:从古诗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