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
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
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
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世外的人的心境,他对喧嚣的市朝生活感到厌倦。眼前的苍翠山峦与双阙相连,远处的九原山色朦胧可辨。夕阳的余晖照射在残红的树木上,斜阳洒在车辕上。薄暮时分,柴门轻轻关闭,谁又知道这隐秘的仲蔚园中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居:隐居,指远离尘世的生活。
- 市朝:指繁华的市区和朝廷,象征喧嚣的社会生活。
- 苍翠:形容颜色青翠,生机盎然的样子。
- 双阙:指双重的高楼或宫阙,常用来形容城市的繁华。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轘辕:车辕,车的前部,象征交通与出行。
- 仲蔚园:指诗人所处的园子,仲蔚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士,象征隐逸的生活。
典故解析: “仲蔚园”可能与古代的隐士文化有关,隐士常常在园中栖息,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熊,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隐逸生活为主题,表现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德裕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纷扰和市井喧哗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开篇以“幽居人世外”引入,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世事的厌倦。接着,通过“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苍翠与城市的繁华相对立,隐喻了内心的渴望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冲突。
“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则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了夕阳下的宁静与美丽。这一幅幅自然景象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隐逸生活,更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细腻与美好。最后一句“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回到隐居的主题,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孤独与不被人知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居人世外:诗人自述生活在世外桃源,远离尘嚣。
- 久厌市朝喧:表达对繁华城市生活的厌倦。
- 苍翠连双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引出城市的繁华。
- 微茫认九原:意象模糊,表示远方的山原,带有神秘感。
- 残红映巩树:描写夕阳下的树木,渲染了宁静的氛围。
- 斜日照轘辕:夕阳照耀,寓意温暖与安详。
- 薄暮柴扉掩:隐居生活的宁静,柴门轻掩。
- 谁知仲蔚园:隐喻诗人独处的孤独与隐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苍翠连双阙”比喻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拟人:表达自然景物的情感,增强画面感。
- 对仗:如“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对市朝喧嚣的厌倦,体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象征隐逸与宁静。
- 苍翠: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残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斜日:象征温暖与宁静的氛围。
- 柴扉:象征隐私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居”指的是: A. 繁华的城市生活
B. 隐居在世外
C. 忙碌的朝廷生活
D. 乡村的游乐 -
“苍翠连双阙”中的“双阙”指的是: A. 两座山
B. 两座高楼或宫阙
C. 两种植物
D. 两个朋友 -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厌倦? A. 大自然
B. 仕途与市朝
C. 朋友
D. 书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德裕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隐逸的生活,但王维更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德裕则更突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逃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德裕诗文选》
- 相关古诗词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