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别宁公归西坞》

时间: 2025-01-04 11:10:28

一上香台看落晖,沙村孤树晚依依。

老僧不出青山寺,只有钟声送客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别宁公归西坞
——高启

一上香台看落晖,
沙村孤树晚依依。
老僧不出青山寺,
只有钟声送客归。

白话文翻译:

在香台上,一看到落日的余晖,
沙村里孤零零的树木在傍晚依依不舍。
老和尚不从青山寺中走出,
只有那钟声送我回去的路途。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台:一种供奉香火的地方。
  • 落晖:夕阳的余晖。
  • 沙村:指的是沙土中的村庄,体现了一种荒凉的感觉。
  • 依依:形容不舍的样子。
  • 老僧:指年长的和尚。
  • 青山寺:指青山中的寺庙,代表宁静与修行的地方。
  • 钟声:寺庙中敲响的钟声,通常用于报时或祈祷。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与依依不舍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 1374),字仲明,号孟休,明代初期著名诗人,生于浙江,后迁至福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高启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如于谦、杨慎等人并称,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告别友人宁公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高启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此诗采用了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流露出诗人在告别时的深情与不舍。开头的“一上香台看落晖”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又略显哀伤的场景,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沙村,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色彩。沙村孤树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在分别时的心境。

接下来的“老僧不出青山寺”,则通过对老和尚的描述,暗示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修行。老和尚的沉静似乎与诗人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孤独更显得浓烈。而最后一句“只有钟声送客归”,以钟声作为归去的伴奏,给人一种惆怅的归途感,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构筑了一个安静、清幽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以沉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上香台看落晖:诗人登上香台,看到西边的夕阳,象征着结束与告别。
  • 沙村孤树晚依依:傍晚时分,沙村中的孤树显得格外孤独,传达出一种不舍的情感。
  • 老僧不出青山寺:老和尚没有走出寺庙,意味着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只有钟声送客归:钟声回荡在空中,送别的氛围愈加浓厚,给人以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老僧不出青山寺,只有钟声送客归”,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
  • 拟人:用“依依”来形容树木,赋予自然以情感。
  • 意象:落晖与孤树构成了分别时的意象,钟声则引导着归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沉浸在自然优美的山水之间,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台:象征着信仰与精神寄托。
  • 落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别离。
  • 孤树:象征孤独与思念。
  • 青山寺:象征宁静、隐逸的生活。
  • 钟声:象征时间、归途,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落晖”指的是什么? A. 日出的光辉
    B. 夕阳的余晖
    C. 月光

  2. “老僧不出青山寺”中的“老僧”是指? A. 年轻的和尚
    B. 年长的和尚
    C. 普通人

  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与不舍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山中别宁公归西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分别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友谊的深厚,而高启则更加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