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故人书知未入京因寄
作者: 高启 〔明代〕
曾约春深到凤台,
君今不到只书来。
满椷离恨床头放,
一度相思一展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与期待。他们曾约定在春天时相聚于凤台,但如今故人未能如约前来,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情感。床头放着满是离愁的信札,每次读到它们,都会再次勾起对故人的思念。
注释:
- 凤台: 这里指的是一个典雅的地方,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 椷: 指的是信件或书信,这里用来指代对故人思念的信。
- 离恨: 离别时的伤感与思念之情。
- 一度相思一展开: 每次思念的情感都如同信件一样被展开,表达了反复思念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注:生卒年不详),字季和,号秋圃,明代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注重抒发内心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启与友人未能相聚之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期待。明代社会背景下,士人之间的友情与书信往来常被视为重要的情感交流方式,此诗正是体现了这种文化。
诗歌鉴赏:
《得故人书知未入京因寄》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通过“曾约春深到凤台”引入,既说明了两人曾经的约定,也渗透出一种失落感。紧接着“君今不到只书来”,诗人用“只书来”这一简短的句子,展现了他对故人未能如约而至的失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满椷离恨床头放”,通过“满椷”这一形象,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痛与纠结,床头的书信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寄托。而“一度相思一展开”则将这种思念的情感升华,强调了每次阅读书信时,那份思念情愫的反复与加深。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意象的交替,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期待,又有对离别的惆怅。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让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约春深到凤台: 诗人与友人曾约好在春天时相聚于凤台,这里暗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 君今不到只书来: 友人未能如约而至,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情感,表现了失望。
- 满椷离恨床头放: 床头放满了书信,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 一度相思一展开: 每读一次信,便再一次展开思念,强调思念的深远与反复。
修辞手法:
- 对仗: “只书来”对“不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 使用“凤台”与“床头”两个意象,分别指代期盼与思念,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深厚的友谊与对故人的思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台: 象征相聚的美好时光与友谊的寄托。
- 书信: 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念。
- 床头: 反映出个人生活空间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台”象征什么?
A. 相聚的美好
B. 离别的痛苦
C. 友谊的终结 -
“满椷离恨”中的“离恨”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情感
B. 离别后的思念
C. 忘记的痛苦 -
诗中“只书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望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得故人书知未入京因寄》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前者通过书信的方式传达情感,后者则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离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