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时间: 2025-01-04 09:02:33

柳江六月水如汤,江边荔枝红且黄。

摘时须是带枝叶,满盘璀璨堆琳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荔枝 张舜民 〔宋代〕 柳江六月水如汤,江边荔枝红且黄。摘时须是带枝叶,满盘璀璨堆琳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柳江的六月,江水热得像沸汤一样,江边的荔枝果实红中带黄。采摘时必须连同枝叶一起,装满盘子时,那璀璨的果实堆得像琳琅满目的宝石。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江: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 汤:此处指热水,形容江水很热。
  • 红且黄:形容荔枝成熟时的颜色,红中带黄。
  • 璀璨:光彩夺目的样子。
  • 琳瑯:指美玉,这里比喻荔枝果实的美观。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绘。此诗描绘了柳江边荔枝成熟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柳江时,见到荔枝成熟的美景,有感而发所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柳江边荔枝成熟的景象。首句“柳江六月水如汤”用“汤”字形象地表达了江水的热度,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炎热的夏日氛围。次句“江边荔枝红且黄”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角——荔枝,其色彩的描述生动而具体。后两句“摘时须是带枝叶,满盘璀璨堆琳瑯”则通过动作和视觉的描写,展现了采摘荔枝的场景和荔枝果实的美丽,如同璀璨的宝石堆满盘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江六月水如汤”:描绘了柳江在六月的炎热,用“汤”字形象地表达了江水的热度。
  • “江边荔枝红且黄”:直接描绘了荔枝的颜色,红中带黄,形象生动。
  • “摘时须是带枝叶”:说明了采摘荔枝的方式,必须连同枝叶一起,保持其完整性。
  • “满盘璀璨堆琳瑯”:通过比喻,将荔枝果实比作璀璨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其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如汤”和“堆琳瑯”都是比喻手法,前者形象地表达了江水的热度,后者则将荔枝果实比作璀璨的宝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荔枝成熟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丽景物的欣赏和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枝: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色彩和形态的描绘,展现了其美丽和诱人的特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如汤”形容的是什么? A. 江水的热度 B. 江水的颜色 C. 江水的流速 D. 江水的清澈

  2. 诗中提到的荔枝是什么颜色的? A. 红色 B. 黄色 C. 红且黄 D. 绿色

  3. 诗人建议采摘荔枝时应如何? A. 只摘果实 B. 带枝叶一起摘 C. 摘后立即食用 D. 摘后立即售卖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惠州一绝》:同样描绘了荔枝的美味和美丽。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荔枝》与苏轼的《惠州一绝》都描绘了荔枝,但张舜民的诗更注重视觉美感,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荔枝的口感和风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水果文化》:探讨了荔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