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百之诗画》

时间: 2025-01-19 16:42:10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跋百之诗画 张舜民 〔宋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白话文翻译:

诗是看不见的画,画是看得见的诗。 画家沉浸在绘画中,不觉老之将至,李陵和苏武是我真正的老师。 在太平盛世,我本应学习治理礼乐,但仍有闲暇时光能在池边作画。 世间哪一处最奇妙,是那些眉毛浓密、头发花白的老人安详地居住着,我如何能找到一个让我安心的地方呢?

注释:

  • 丹青:指绘画。
  • 李陵苏武:李陵和苏武,汉代著名将领和使臣,以忠诚和坚韧著称。
  • 太平本学治礼乐:在太平盛世,本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
  • 临池:指在池边作画或写字。
  • 区中孰最奇:世间哪一处最奇妙。
  • 庞眉皓首:形容老人眉毛浓密,头发花白。
  • 苟住著:安详地居住。

诗词背景:

张舜民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画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诗画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首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巧妙地将诗与画相提并论,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作者以“丹青不知老将至”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沉浸和忘我,而“李陵苏武真吾师”则体现了对忠诚和坚韧品质的崇敬。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安心的地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1.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 意思:诗和画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 用词:无形和有形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与画的内在联系。
    • 意象:诗和画作为艺术形式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
  2.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 意思:沉浸在绘画中,不觉老之将至,李陵和苏武是我真正的老师。
    • 用词:丹青指绘画,李陵苏武代表忠诚和坚韧。
    • 意象:绘画和忠诚坚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品质的崇敬。
  3.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 意思:在太平盛世,本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能在池边作画。
    • 用词:太平、治礼乐、临池,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意象:太平盛世和池边作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4.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 意思:世间哪一处最奇妙,是那些眉毛浓密、头发花白的老人安详地居住着,我如何能找到一个让我安心的地方呢?
    • 用词:区中、庞眉皓首、苟住著,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意象:老人安详居住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将诗与画相提并论,形成比喻。
  • 拟人:“丹青不知老将至”将绘画拟人化,表达了对艺术的沉浸。
  • 对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画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太平盛世,作者虽应学习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但仍有闲暇时光沉浸在诗画艺术中,寻求心灵的安宁。通过诗与画的比喻,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诗和画:作为艺术形式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
  • 丹青:指绘画,表达了作者对绘画艺术的沉浸和忘我。
  • 李陵苏武:代表忠诚和坚韧,体现了作者对品质的崇敬。
  • 太平盛世和池边作画: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 老人安详居住:展现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陵苏武”是指: A. 两位诗人 B. 两位画家 C. 两位忠诚的将领和使臣 D. 两位音乐家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忙碌的官场生活 B. 安宁的艺术生活 C. 繁华的都市生活 D. 艰苦的边疆生活

  3. 诗中的“丹青”指的是: A. 书法 B. 绘画 C. 音乐 D. 舞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张舜民的诗更侧重于对艺术的热爱,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往事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舜民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