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硕夫韵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37: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硕夫韵 其二
李弥逊 〔宋代〕
北窗攲卧风引裾,
静看燕雀沿阶除。
攀缘已断蚁旋磨,
结习尚存鱼蠹书。
一区未办扬雄宅,
驷马不过渊明庐。
苍松翠竹湖边趣,
至乐岂在真知鱼。
白话文翻译:
在北窗下斜卧,微风拂动衣裳,
静静地看着燕雀在台阶上飞舞。
虽说已不再攀缘,但蚂蚁的旋转依旧磨损着,
对鱼和书的习惯,仍然存在于心中。
一处地方未曾整理好扬雄的宅第,
四匹马也只经过陶渊明的庐舍。
苍松翠竹在湖边的趣味,
至于快乐,又岂在于真正的知识与鱼呢?
注释:
- 攲卧:斜靠着卧,形容姿势舒适。
- 裾:衣服的下摆。
- 燕雀:指燕子和雀鸟,象征小而灵动的生命。
- 攀缘:攀爬依附。
- 蚁旋磨:蚂蚁的旋转与磨蹭,形容细微的事物在时间中留下的痕迹。
- 鱼蠹书:指与鱼有关的书籍,可能指古籍或文献。
- 扬雄宅:指汉代文学家扬雄的宅第。
- 渊明庐:指陶渊明的居所,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 至乐:至高的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人文情感,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背景是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潮,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学问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浮华的淡漠。
诗歌鉴赏:
《再用硕夫韵 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生活画面,诗人在北窗下斜卧,微风轻拂,静看燕雀飞舞,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从容。诗中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攀缘已断蚁旋磨”,暗示诗人心境的变化,或许是对往日的怀念,也可能是对现状的思考。通过“结习尚存鱼蠹书”,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即便生活简朴,心中依然留有对书籍的向往。
后面的几句提到“一区未办扬雄宅”和“驷马不过渊明庐”,则是对历史名人的提及,表明诗人对古人隐士生活的向往,象征着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理想。最后“至乐岂在真知鱼”,则是对快乐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知识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整首诗既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窗攲卧风引裾:在北窗下斜卧,微风轻轻拂动衣裳,展现了诗人舒适闲适的状态。
- 静看燕雀沿阶除:静静地看着燕雀在台阶上飞来飞去,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 攀缘已断蚁旋磨:尽管已不再攀附,但蚂蚁的活动仍然在继续,象征着生活的细微变化。
- 结习尚存鱼蠹书:对书籍的习惯依然存在,暗示着诗人对知识的热爱。
- 一区未办扬雄宅:指一处地方尚未整理好,提到扬雄的宅第,表现了对古人生活的向往。
- 驷马不过渊明庐:四匹马也仅经过陶渊明的隐居,象征着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苍松翠竹湖边趣:苍松与翠竹在湖边的趣味,描绘了自然的美好。
- 至乐岂在真知鱼:真正的快乐不一定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雀、蚂蚁等自然生物作为生活状态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燕雀”、“蚁旋”等拟人化手法,更加生动地表现自然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生活观察,充满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窗:象征安静、隐逸的生活环境。
- 燕雀:象征自由与灵动的生命。
- 苍松翠竹:象征坚韧与清新,代表自然的美好。
- 书籍:象征知识与文化,表现出诗人对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的诗《再用硕夫韵 其二》中的“北窗攲卧”意指: A. 靠在窗边静卧
B. 站在窗边
C. 在窗外玩耍 -
诗中提到的“燕雀”象征: A. 知识的追求
B. 自由与灵动的生命
C. 田园生活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C. 对历史的怀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自然景色,表现隐逸生活的乐趣。
诗词对比:
- 李弥逊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关注隐逸生活,但李弥逊的诗更具哲理性,陶渊明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两者都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传》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