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晴
韩淲 〔宋代〕
雨阔云难敛,高楼忽晚晴。
地卑虽带润,天近自增明。
蚊动初成势,鸦翻过宿声。
墙根有孤树,清坐见凉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雨水已散去,天空渐渐变得明亮,高楼在晚霞中显得格外清晰。尽管地面仍然湿润,但因为天空明亮,整个环境的气氛也变得愈加清新。随着蚊子的出现,夏季的气息愈加浓厚,树鸦在夜晚的宿声中翻飞而过。墙根旁有一棵孤独的树,我静坐其下,感受着从树下透出的凉意。
注释
- 阔:宽广,形容雨水的数量多,覆盖的面积大。
- 难敛:不容易收敛,形容雨后的天气变化。
- 地卑:地势低,指地面湿润的状态。
- 增明:变得更加明亮,形容天气转晴的效果。
- 蚊动:蚊子开始活动,暗示夏天的到来。
- 宿声:指鸟儿在树上栖息的声音。
- 凉生:清凉的感觉出现,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感知。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具体的典故,但展现了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象,这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淲,字子华,号雨田,南宋诗人,工诗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晚晴》是一首描绘雨后初晴景象的诗作,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韩淲通过“雨阔云难敛”开篇,生动地描绘出雨后的天空和高楼的景象,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接着,“地卑虽带润,天近自增明”一句,巧妙地将地面的湿润与天空的明亮形成对比,表现出雨后天气的清新和宜人。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蚊动初成势,鸦翻过宿声”,将自然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展现了夏季的气息。最后一联“墙根有孤树,清坐见凉生”则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安宁,树下的凉意使人心中生出一丝清凉的感觉,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富有层次感,也在情感上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阔云难敛”:雨势大,云层厚重,难以散去。
- “高楼忽晚晴”:高楼在夕阳的照耀下,突然清晰可见。
- “地卑虽带润”:虽然地面湿润,但…
- “天近自增明”:天空因近在眼前而显得更加明亮。
- “蚊动初成势”:蚊子开始活动,显现出夏季的气息。
- “鸦翻过宿声”:乌鸦翻飞,打破了夜的宁静。
- “墙根有孤树”:墙根旁有一棵孤独的树。
- “清坐见凉生”:静坐其下,感受到凉意的生发。
-
修辞手法:
- 对比:地面湿润与天空明亮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自然的变化。
- 拟人:蚊子活动被赋予了“初成势”的状态,生动形象。
- 意象:高楼、孤树等意象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雨后晴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洗净与新生,代表了自然的变迁。
- 高楼:象征着城市与现代生活的繁华。
- 孤树:象征着孤独与宁静,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蚊子与乌鸦: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表现出夏季的气息和生命的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阔云难敛”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 A. 晴天
- B. 雨天
- C. 多云
- D. 风天
-
“蚊动初成势”中的“势”指的是什么?
- A. 势力
- B. 状态
- C. 气氛
- D. 位置
-
诗人最后一句“清坐见凉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急躁
- B. 宁静
- C. 忧伤
- D. 欢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韩淲的《晚晴》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但韩淲更侧重于细腻的描写与内心感受,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气魄,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