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时间: 2024-09-19 22:06:00

落叶拥柴扉,村深客过稀。

晓车分谷去,晚笛饭牛归。

渔负雨蓑立,鸟衔霜果飞。

此中真小隐,予亦久忘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落叶拥柴扉,村深客过稀。
晓车分谷去,晚笛饭牛归。
渔负雨蓑立,鸟衔霜果飞。
此中真小隐,予亦久忘机。

白话文翻译:

落叶堆满了柴门,村庄深处客人稀少。
清晨的车子送走了谷物,傍晚的笛声伴着牛群回家。
渔夫在雨中扛着蓑衣静静站立,鸟儿衔着霜冻的果实飞翔。
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我也曾忘却了世俗的纷扰。

注释:

  • 落叶:秋天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变化。
  • 柴扉:指柴火的门,表示乡村的朴素和宁静。
  • 晓车:早晨的车,可能是指运送农作物的车。
  • 晚笛:傍晚时分传来的笛声,增添了田园的宁静氛围。
  • 渔负雨蓑:指渔夫在雨中背着蓑衣,表现出生活的艰辛与坚韧。
  • 霜果:指秋冬季节结的果实,象征着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 小隐:隐居生活,指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约1535-1605),字景山,号天池,明代诗人。杨基为人清白,性情淡泊,常隐居于乡间,营造了不少诗作,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淡漠。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呈现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田园生活。开篇的“落叶拥柴扉”展现了秋天的萧索和乡村的宁静,落叶不仅是季节的象征,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接下来的“村深客过稀”,更是突出了乡村的寂静与人烟稀少的状态,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诗中“晓车分谷去,晚笛饭牛归”,描绘了农夫日常生活的节奏,早晨的忙碌与傍晚的归宁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规律。紧接着的“渔负雨蓑立”,则通过渔夫的形象传达了生活的坚韧与自然的无常,鸟儿衔霜果的画面又增添了生机与希望。

最后一句“此中真小隐,予亦久忘机”则是诗人的自我感悟,他在这片宁静的乡村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叶拥柴扉:描绘秋天的落叶,暗示季节的变迁和乡村的宁静。
  2. 村深客过稀:强调乡村的宁静与稀少的访客,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3. 晓车分谷去:描写清晨农忙的景象,体现乡村的生活节奏。
  4. 晚笛饭牛归:傍晚的笛声与牛归,展示了田园的恬静与温暖。
  5. 渔负雨蓑立:渔夫在雨中的形象,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坚韧。
  6. 鸟衔霜果飞:鸟儿衔着果实,象征着丰收与自然的生命力。
  7. 此中真小隐:诗人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隐逸的真实。
  8. 予亦久忘机: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与忘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叶拥柴扉”,用落叶比喻秋天的到来与乡村的宁静。
  • 拟人:鸟儿“衔霜果飞”赋予鸟儿人性化的行为,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如“晓车分谷去,晚笛饭牛归”,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宁静,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叶:象征季节的更替,反映时间的流逝。
  • 柴扉:代表乡村的朴素与恬静。
  • 晓车、晚笛:象征了农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乡村的生活节奏。
  • 渔夫与鸟: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体现生存的自然法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车分谷去”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车
    B. 早上的车
    C. 下午的车
    D. 旅游的车

  2. 诗中提到的“渔负雨蓑立”中的“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雨具
    C. 一种植物
    D. 鱼竿

  3. “此中真小隐”中“隐”指的是什么? A. 隐藏
    B. 隐居
    C. 隐私
    D. 隐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隐逸的理想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恬静,风景如画。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相似但风格略有不同。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表现了隐逸生活的清幽与对友人的期待,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与隐逸文学》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