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嶂连娟入翠微,
乔松蔽日有孙枝。
江流不尽松声远,
云栈行人力困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岷山的美丽景色:层峦叠嶂、青翠欲滴,巍峨的松树遮住了阳光,树冠上有着孙枝般的细枝。江水流淌不息,松林的声音悠远,行人在云雾缭绕的栈道上,感到身心疲惫。
注释:
- 叠嶂:重叠的山峦。
- 连娟:形容山势婀娜多姿。
- 翠微:形容青翠的微山。
- 乔松:高大的松树。
- 蔽日:遮住阳光。
- 孙枝:形容松树的枝条纤细。
- 江流不尽:江水流动不息。
- 松声:松树的声音,指风吹过松林时的沙沙声。
- 云栈:云雾缭绕的栈道。
- 力困时:形容旅途的疲惫。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描写的自然景象和旅途的感受,有着浓厚的山水诗传统。山水诗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岷山万松图》创作于作者游历岷山时,受其壮丽山川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在旅途中的身心疲惫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岷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无限魅力。开头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层峦叠嶂的山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提到的“乔松蔽日”不仅突显了松树的高大和茂密,更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力量。接下来的“江流不尽松声远”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仿佛让人听到了山林间的松涛,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云栈行人力困时”则带来了情感的转折,行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却感到疲惫,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身心的反思。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反映了旅行的艰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叠嶂连娟入翠微:描绘山峦的层叠与翠绿,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 乔松蔽日有孙枝:高大的松树遮住了阳光,树枝细长,形象生动。
- 江流不尽松声远:江水流淌不息,松树的声音悠远、清晰。
- 云栈行人力困时:描绘旅途中的疲惫,表现人对自然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孙枝”比喻松树的细枝,增加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岷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及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旅途艰辛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峦:象征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青,代表着生命的顽强。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云栈:象征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色是什么? A. 河流
B. 山峦
C. 草地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松声”是指什么? A. 松树的声音
B. 风声
C. 雨声
答案:A -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旅途的疲惫? A. 叠嶂连娟入翠微
B. 江流不尽松声远
C. 云栈行人力困时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张元干的《岷山万松图》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张元干的诗则在美景中融入了旅途的疲惫,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