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去何堪节物催,
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
蚯蚓虾蟆也出来。
白话文翻译:
老了,真是受不了季节的催促,
放灯的夜晚,突然听到轰鸣的雷声。
一声巨响,龙蛇都从地里冒了出来,
蚯蚓和青蛙也纷纷钻了出来。
注释:
- 老去:指年纪渐长,感到疲惫。
- 何堪:怎么能够承受,表示感叹。
- 节物催:节令的变化催促着万物生长。
- 放灯:指元宵节放灯的习俗。
- 奔雷:形容雷鸣声响亮且迅猛。
- 大震:指雷声的巨大震动。
- 龙蛇起:龙和蛇是古代人们常用于形容雨水丰沛和生物复苏的象征。
- 蚯蚓虾蟆:指春天来临,地下生物复苏,开始活动了。
典故解析:
“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3月5日或6日左右,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此节气与“龙蛇起”相关,古人认为春雷一响,冬眠的动物便会苏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君复,号梅溪,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多流传于世。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甲戌年正月十四日,正值惊蛰节前,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以及春季到来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自然景象。起句“老去何堪节物催”,作者以自我感受为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仿佛在说,年纪渐长的人如何能承受万物生长的催促。接下来的“放灯中夜忽奔雷”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元宵节的庆祝场景,雷声的突然响起象征着大自然的变化,打破了夜的宁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一声大震龙蛇起”中,龙蛇是春天复苏的象征,雷声一响,万物开始苏醒,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最后一句“蚯蚓虾蟆也出来”则将自然界的小生物复苏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整首诗从个人感受切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既有感伤又有对生命力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去何堪节物催:年纪大了,怎能承受季节变化的催促?
- 放灯中夜忽奔雷:放灯的夜晚,突然听到雷声。
- 一声大震龙蛇起:雷声一响,龙蛇从地里冒出来。
- 蚯蚓虾蟆也出来:连蚯蚓和青蛙也都纷纷出现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蛇”比作春天复苏的象征,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出来”描绘生物复苏的情景,赋予自然生命。
- 对仗:诗句中使用排比和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对生命力的赞美,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去:象征时间的无情。
- 奔雷:自然力量的表现,象征季节变迁。
- 龙蛇:古代文化中,龙蛇常被视作生机的象征。
- 蚯蚓与虾蟆:代表小生命的复苏,展现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去何堪节物催”的意思是?
- A. 生活无趣
- B. 年纪大了,无法承受季节的变化
- C. 对自然不感兴趣
-
“放灯中夜忽奔雷”中的“奔雷”指的是什么?
- A. 风暴
- B. 突然的雷声
- C. 汹涌的潮水
-
“一声大震龙蛇起”中的“龙蛇”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夏天的酷热
- C. 秋天的落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张元干的《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元干更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如小生物的复苏,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对春天的不同理解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