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寄四妹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05:54:55

闺中娇小偏怜女,黛染螺鲜。

鬓腻云妍。

阿母亲为整翠钿。

菱花妆罢都无事,绣谱慵拈。

香篆频添。

春日迟迟未卷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寄四妹二首 其一
作者: 范贞仪 〔清代〕

闺中娇小偏怜女,
黛染螺鲜。
鬓腻云妍。
阿母亲为整翠钿。
菱花妆罢都无事,
绣谱慵拈。
香篆频添。
春日迟迟未卷帘。


白话文翻译

在闺房中,娇小的女儿被特别宠爱,
眉妆如黛,唇色鲜红如螺。
鬓发如云般细腻妍丽。
母亲亲自为她整理翠钿首饰。
梳妆完毕后,她却无所事事,
懒得去挑绣谱。
香篆的香气不断添加,
春日迟迟,帘子还未卷起。


注释

  • 娇小: 指体态娇小的女孩。
  • : 指用来化妆的黑色眉粉,形容眉毛的颜色。
  • 螺鲜: 比喻唇色鲜艳,像螺壳一样。
  • 翠钿: 古代女性用来装饰头发的首饰。
  • 菱花妆: 指一种妆容,形状如菱花。
  • 绣谱: 刺绣的图案和图样。
  • 香篆: 指用香粉制成的香料,常用于熏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菱花妆”与“翠钿”都是古代女子妆容的重要元素,展示了当时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家庭对女儿的宠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贞仪,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展现出对女性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家庭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温馨的家庭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寄四妹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闺中女子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温柔与宁静的氛围。首句“闺中娇小偏怜女”直接点明了女性的身份与娇弱,传达出一种被宠爱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黛染螺鲜”和“鬓腻云妍”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展现了她的妆容和气质,仿佛可以看到她那清丽的容颜。在“阿母亲为整翠钿”的描写中,母亲的细心与关爱也流露无遗,突显了家庭温暖的氛围。

然而,随着“菱花妆罢都无事”的转折,女子虽然妆容精致,却又感到无聊,情感的空虚与乏味在此刻显露出来。最后一句“春日迟迟未卷帘”,传达出一种春日懒散的意境,似乎时间在此刻静止,女子的内心也因此产生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感悟,流露出一种柔和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闺中娇小偏怜女: 这句开篇即设定了人物的基础,表达了对娇小女子的怜爱。
  • 黛染螺鲜: 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妆容,体现出她的青春与美丽。
  • 鬓腻云妍: 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外貌,使用“云妍”增添了轻盈的感觉。
  • 阿母亲为整翠钿: 母亲为她打理,传达出家庭的温暖与女儿的被宠爱。
  • 菱花妆罢都无事: 带出一种空虚感,虽美丽却无所事事。
  • 绣谱慵拈: 表达了她的懒散与不愿意投入活动的心态。
  • 香篆频添: 香气的增加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细腻。
  • 春日迟迟未卷帘: 最后一句充满诗意,表现出春日的惬意与懒散。

修辞手法:

  • 比喻: “黛染螺鲜”中将唇色比作鲜螺,生动形象。
  • 拟人: “春日迟迟”赋予春天以情感,使得意境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生活的细腻描绘,反映出女性在家庭中被宠爱却又感到空虚的复杂情感,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闺房: 象征着女性的私密空间与内心世界。
  • 妆容: 代表着对美的追求与自我表达。
  • 母爱: 体现了家庭温暖与关怀。
  • 春日: 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闺中娇小偏怜女”中的“娇小”指什么? A. 年龄小
    B. 身材小
    C. 心灵小

  2. 诗中提到的“阿母亲为整翠钿”说明了什么? A. 母亲不关心女儿
    B. 母亲对女儿的关爱
    C. 女儿不喜欢首饰

  3. “春日迟迟未卷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着急
    B. 懒散与惆怅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关于女性生活的描写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范贞仪与李清照,两个时代的女性诗人,虽背景不同,但都展现了对女性生活的细腻感悟,体现出相似的情感基调与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红楼梦》相关研究资料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女性的生活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