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里行人战后疏,青崖萍寄白云居。那堪又是伤春日,把得长安落第书。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亲人,战后与我联系稀疏;我在青崖之上,漂泊如浮萍,寄情于白云之中。那又怎能忍受这春日的伤感呢?我手中握着长安的落第书信。
注释:
- 故里:故乡。
- 行人:指与自己有联系的人,这里指亲友。
- 战后:指战乱之后,暗示战乱带来的离散与思念。
- 青崖:青色的山崖,象征着孤独和漂泊。
- 萍寄:漂浮的浮萍,喻指无根的漂泊生活。
- 白云居:白云之中,寄托心灵的栖息之所。
- 伤春日:春天令人伤感的日子,暗示生命的无常。
- 长安落第书: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落第书是指考试未中,表明心中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他的诗风多以抒情和写景著称,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后,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友的牵挂。在经历了战乱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疏远,使得诗人的孤独感更加明显。同时,诗中提到的落第书,表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张乔的《寄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战乱带来的孤独和无奈。诗的开头以“故里行人战后疏”引入,直接表露出亲人之间因战乱而产生的疏离感。接着“青崖萍寄白云居”,诗人以青崖与浮萍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处于动荡状态中的漂泊与无根,显示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那堪又是伤春日”一句,带有浓厚的伤感色彩,春天本是象征生机的时节,然而在诗人眼中,这却成了令人感伤的日子,暗示了他内心的失落与困惑。而最后一句“把得长安落第书”,则是诗人将自己未能在长安中获得成功的失落感与对未来的茫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展示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孤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里行人战后疏:故乡的亲人因为战乱而变得联系稀疏,表达了失落与孤独。
- 青崖萍寄白云居:身在青崖,漂泊如浮萍,寄情于白云,象征着无根无依的状态。
- 那堪又是伤春日:春天本应是生机盎然的时节,但此时却令人感到伤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把得长安落第书:手中握着未能考中的书信,暗示对理想的失落与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身的漂泊比作浮萍,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无根的孤独感。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感。
- 象征:春日和落第书分别象征着希望和失落,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以及在战后失落中对理想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在动荡历史中的孤独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里:象征着温暖的归属与亲情。
- 青崖:象征着孤独与漂泊的境地。
- 萍:无根的漂泊,暗示生活的不稳定。
- 白云:象征着理想与自由的向往。
- 伤春日: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对比。
- 长安:代表着理想与成功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战后疏”指的是: A. 战争结束后亲人间的联系减少
B. 战争导致的亲人死亡
C. 战后经济繁荣
D. 战后重建家园 -
“青崖萍寄白云居”的意思是: A. 诗人居住在青崖上
B. 诗人感到孤独而漂泊
C. 诗人希望去白云之中
D. 诗人有许多朋友 -
诗人“把得长安落第书”是指: A. 诗人成功考取了学校
B. 诗人未能通过考试
C. 诗人回到长安
D. 诗人写了一封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张乔《寄弟》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均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张乔更侧重于战后孤独的感受,而李白则在思乡中融入了历史的沉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张乔的孤独与李白的豪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