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僧房》

时间: 2025-01-04 07:36:28

临水登山路,重寻旅思劳。

竹阴行处密,僧腊别来高。

远岫明寒火,危楼响夜涛。

悲秋不成寐,明月上千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水登山路,重寻旅思劳。
竹阴行处密,僧腊别来高。
远岫明寒火,危楼响夜涛。
悲秋不成寐,明月上千舠。

白话文翻译:

沿着水边的山路走去,重新寻觅旅途中那份思绪劳累。
竹林阴影中走过,和尚的岁月离我愈发遥远。
远处的山岫映照着明亮的寒火,危楼传来夜涛的回响。
悲伤的秋天使我无法入眠,明月高悬在千舢的上空。

注释:

  • 临水:靠近水边。
  • 登山路:上山的道路。
  • 重寻:重新寻找。
  • 旅思劳:旅途中的思绪和劳累。
  • 竹阴:竹子的阴影。
  • 僧腊:和尚的生活和岁月。
  • 别来高:离别已久,感受愈发深重。
  • 远岫:远处的山峰。
  • 寒火:寒冷的火焰,可能指炉火。
  • 危楼:高耸的楼房。
  • 响夜涛:夜晚海浪的声音。
  • 悲秋:悲伤的秋天。
  • 不成寐:无法入睡。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千舠:千艘小船。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明月”与“悲秋”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月亮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念和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旅途中写的,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思考和对秋天孤寂的感受,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甘露寺僧房》是一首描绘诗人旅途中所见所感的作品,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开头两句描绘出临水登山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疲惫的感觉,暗示旅途的艰辛和思绪的纷杂。竹阴的密集使人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宁静,然而与和尚的别离又让人感到一种无奈的高远,似乎在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的怀念是无处不在的。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远岫的寒火和危楼的夜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危险的氛围,仿佛是对未知的恐惧与对生命的思考。而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悲秋的意境使人无法入眠,明月照耀着千艘小船,象征着无尽的思绪与孤独,令人感慨。

整首诗以简约而富有内涵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自然景色与旅途思绪,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疲惫。
    • 第二联通过“竹阴”与“僧腊”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变迁与孤独感。
    • 第三联用“远岫明寒火”与“危楼响夜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环境,暗示着对未来的未知。
    • 第四联通过“悲秋”和“明月”,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临水”与“登山”,“竹阴”与“僧腊”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丰富,通过“明月”、“千舠”等,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旅途的思考、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反映出唐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象征流动与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 :代表清雅与高洁,隐喻诗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
  • 寒火:象征温暖与希望,尽管寒冷,但仍需火焰来驱散黑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临水”指的是什么? A. 靠近水边
    B. 离水很远
    C. 在水上

  2. 诗中“竹阴”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寂静与隐秘
    C. 噪音

  3. “明月”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孤独的情感,但更加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与张乔的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