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侍御蓝田别业》

时间: 2025-01-19 13:50:38

秋山清若水,吟客静于僧。

小径通商岭,高窗见杜陵。

云霞朝入镜,猿鸟夜窥灯。

许作前峰侣,终来寄上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郑侍御蓝田别业
张乔 〔唐代〕
秋山清若水,吟客静于僧。
小径通商岭,高窗见杜陵。
云霞朝入镜,猿鸟夜窥灯。
许作前峰侣,终来寄上层。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山清澈得像水一样,吟诵诗歌的客人比僧人更加安静。
小路通向商岭,高窗外可以看到杜陵的景色。
早晨的云霞映入镜中,夜晚的猿鸟在灯下窥视。
愿与前面的峰峦作伴,最终来这里寄情于高处。

注释:

  • 秋山:秋天的山,清晰而明净。
  • 吟客:吟诗作对的客人。
  • 商岭:地名,指与杜陵相对的山岭。
  • 高窗:高处的窗户,指可以俯瞩的地方。
  • 杜陵:杜甫的故乡,寓意诗人的归属感。
  • 云霞:朝霞和晚霞,形容自然景色的美。
  • 窥灯:猿和鸟在夜晚观察灯光,体现了自然的生动和幽静。
  • 前峰侣:与前面的山峰结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字子乔,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郑侍御的蓝田别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宁静的氛围描写了蓝田别业的美丽风光。开篇“秋山清若水”以比喻手法传达出山水的清澈与宁静,营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接着“吟客静于僧”,将吟诗的客人与僧人相对比,暗含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沉静。小径与高窗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居住环境,使人感受到隐居生活的惬意。

“云霞朝入镜,猿鸟夜窥灯”运用生动的自然描写,呈现出早晨与夜晚的不同景象,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与诗人的细腻观察。最后一句“许作前峰侣,终来寄上层”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山水共存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显示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山清若水”:秋季的山如清水般明澈,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吟客静于僧”:吟诗的人比僧人更为安静,表现出对诗歌和自然的沉醉。
    • “小径通商岭”:小路延伸至商岭,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 “高窗见杜陵”:高窗外的景色可见杜陵,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云霞朝入镜”:早晨的云霞映入镜中,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 “猿鸟夜窥灯”:猿与鸟在夜晚观察灯光,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灵动。
    • “许作前峰侣”:愿意与前方的峰峦为伴,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终来寄上层”:最终将情感寄托于高处,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清若水”比喻秋山的清澈,形象生动。
    • 对仗:如“云霞朝入镜,猿鸟夜窥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猿鸟“窥灯”赋予自然生命,增加了情感的亲切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 秋山:象征宁静与清新,反映诗人的心境。
  • 吟客:代表追求艺术与生活的理想者。
  • 杜陵:诗人的故乡,寄托着对根的思念。
  • 云霞与猿鸟:自然的生动与变化,反映生命的多样性。
  • 高窗与小径:象征着通往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路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山清若水”用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B

  2. “吟客”与“僧”的比较体现了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对诗歌的热爱
    C. 不同的职业
    答案: B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依恋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张乔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而张乔则更侧重于外在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