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倚蒲团向日眠,
不能归老岳云边。
旧时僧侣无人在,
惟有长松见少年。
白话文翻译:
我懒洋洋地依靠着蒲团,朝着太阳打盹,
却无法回到高老的岳云边。
以前的僧侣如今已无人可见,
只有那棵长松树见证了我的少年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蒲团:一种用蒲草编制的坐垫,常用于修行或坐禅。
- 日眠:向阳光的方向睡觉,意指享受阳光的温暖。
- 归:回去。
- 老岳:指高山,可能特指某一座名山。
- 僧侣:指和尚、僧人。
- 长松:指高大而长的松树。
典故解析:
- “岳云”可能暗示着高大、巍峨的山脉,象征着修行者追求的精神境界。
- “长松”象征着坚韧与长久,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字季舒,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诗人可能身处寺院中,表达对往昔僧侣生活的追忆及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山僧》是张乔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诗人悠闲的生活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宁静的心境。开篇“闲倚蒲团向日眠”,给人一种舒适、随意的感觉,似乎在说他已然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沉浸在自然的温暖中。然而,随后的“不能归老岳云边”则暗示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和无奈,仿佛在表达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却又无法抵达的心情。诗的后两句“旧时僧侣无人在,惟有长松见少年”则更加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长松树见证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流露出对时光的感慨、对往昔的怀念,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张乔通过朴素的语言与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倚蒲团向日眠:描绘了诗人轻松自在的状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
- 不能归老岳云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或理想境界的怀念,暗示无法实现的遗憾。
- 旧时僧侣无人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昔日的繁华已不再,令人感到孤独。
- 惟有长松见少年:长松树成为诗人的唯一见证者,象征着时间的延续和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蒲团、长松等自然元素拟人化,赋予其深厚的情感内涵。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宁静的生活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孤独的心境,体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团:象征安宁与休息。
- 老岳: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 长松:象征坚韧与见证岁月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蒲团”指的是什么? A. 座垫
B. 床
C. 桌子 -
“不能归老岳云边”中“老岳”暗指什么? A. 朋友
B. 高山
C. 老师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轻松
B. 孤独忧伤
C. 愤怒不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张乔的《寄山僧》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与宁静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张乔则强调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