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二
作者: 包恢 〔宋代〕
乾坤露端倪,宇宙几奇怪。
万化俱成章,一视靡有界。
即此为真文,于外本无待。
所愿学如何,岂不信兹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表达宇宙的奥妙与真理。诗人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微妙之处,宇宙中的种种奇妙现象,万物生化都如同文章一般,有条有理,没有界限。真正的道理并不在外界的事物中,而是内心的领悟。诗人希望学习如何理解这些道理,难道不都是在于信任内心的领悟吗?
注释:
- 乾坤:指天地,宇宙。
- 露端倪:露出一些线索或迹象。
- 万化:指万事万物的变化。
- 成章:形成规律或文理。
- 一视靡有界:一切事物都没有界限。
- 真文:真正的道理或真理。
- 于外本无待:在外界并不需要依赖什么。
- 所愿学如何:想要学习的道理是什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字子辰,号和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七言诗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宇宙人生的哲思,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思想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受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试图探索宇宙的真理,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诗歌鉴赏: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宇宙和万物的观察,展现了他对生命及自然的深刻思考。开篇“乾坤露端倪,宇宙几奇怪”两个句子,简洁而有力,直接引入主题,体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奇妙。诗中提到的“万化俱成章”,则显现出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暗示了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在“即此为真文,于外本无待”一句中,诗人强调了真理并不需要依赖外在的事物,而是内心的领悟与理解。这种观点既是对传统哲学的继承,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体思考的重视。最后,诗人以“所愿学如何,岂不信兹在”收尾,表达了对学习与探索真理的渴望,进一步深化了诗的哲学内涵。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乾坤露端倪:天地之间露出一些端倪,暗示自然界中的玄机。
- 宇宙几奇怪:宇宙中有多少奇妙的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惊叹。
- 万化俱成章: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体现了道理与秩序。
- 一视靡有界:所有事物都没有明确的界限,反映了宇宙的无限与包容。
- 即此为真文:这里就是宇宙的真理,强调内心的认识。
- 于外本无待:在外界并不需要依赖任何东西。
- 所愿学如何:希望学习什么道理。
- 岂不信兹在:难道不都是在于对内心信任的理解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宇宙比作文章,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探索宇宙的真理与内心的领悟,强调个体的思考与信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乾坤:象征天地,代表宇宙的广阔。
- 万化:象征万事万物的变化与规律。
- 真文:代表真实的道理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化俱成章”的意思是: A. 万物皆有其规律
B. 万物无所不在
C. 万物皆是文人 -
“所愿学如何”提到的学习是指: A. 学习诗词
B. 学习宇宙的真理
C. 学习人际关系 -
诗中提到一切事物都没有界限,这表明了: A. 宇宙的复杂性
B. 个人的无知
C. 事物的局限性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而包恢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对宇宙真理的思考与探索,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世界:与自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