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浓烟笼远岫,望眼如昏花。
欲暮还欲雨,行人始离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远处的山峦被浓烟笼罩,视线模糊如同昏暗的花朵一般。天色将晚,似乎还要下雨,行人这时才开始离家。
注释:
- 浓烟:指烟雾、云雾,形容远山被烟雾笼罩的景象。
- 远岫:远处的山峦。
- 望眼:远望的眼睛,形容视线的辽阔。
- 昏花:昏暗的花,形容视线模糊不清。
- 欲暮:将要入夜,天色渐暗。
- 欲雨:即将下雨。
- 行人:旅途中的人,暗示离家在即。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浓烟笼远岫”的意象与古代文人描绘山水景色的传统相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歌风格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时期,诗人可能在旅途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离散,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金溪道中六首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充满情感的自然场景。诗的开头“浓烟笼远岫”,通过浓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又宁静的空间。接下来的“望眼如昏花”,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让人产生一种恍惚之感,似乎在描绘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欲暮还欲雨”中,诗人通过对时间和天气的描述,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夜晚和雨水,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情绪。这种天气变化常常与人的心情相互交织,给人一种即将离别的惆怅感。而最后一句“行人始离家”,则是对行人出发的描绘,象征着离别之苦。这一连串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对家的思念。
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浓烟笼远岫”:远处的山被浓烟笼罩,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望眼如昏花”:远望时眼前的景象模糊不清,像是昏暗的花朵,象征着无法看清未来。
- “欲暮还欲雨”:天色渐晚,似乎要下雨,暗示一种沉重的情绪。
- “行人始离家”:行人此时才开始离开家,点明了离别的主题。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望眼如昏花”将眼前景象比作昏暗的花,形象地表达了视线的模糊。
- 对仗:诗中“欲暮”与“欲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行人的出发,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意象分析:
- 浓烟:象征着迷雾和不确定,暗示心中的忧虑。
- 远岫:代表着遥远的归属和思念之情。
- 昏花:象征着模糊的视线与复杂的心情。
- 雨:常与离别、忧伤相联系,暗示即将到来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浓烟笼远岫”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宁静的乡村
B. 朦胧的自然景观
C. 生机勃勃的春天 -
“欲暮还欲雨”中“欲”字的意思是: A. 渴望
B. 将要
C. 喜欢 -
诗中行人离家的时刻,给人带来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惆怅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与惆怅。
- 杜甫《春望》:通过自然描写传达对国家和家园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包恢的《金溪道中六首 其二》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包恢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隐逸的闲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更多地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精华》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