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耕者劳筋苦骨馀,
富家仓廪始多储。
及饥合发方牢闭,
不识私家得食诸。
白话文翻译:
农民辛苦耕作,筋疲力尽,身体疲惫;而富家却早已囤积了丰厚的粮食。当饥荒来临时,他们却关上了仓库的大门,根本不知道私人的粮食是从哪里得来的。
注释:
- 耕者:指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农民。
- 劳筋苦骨:形容辛苦劳动使得筋疲力尽,骨头也感到疼痛。
- 富家:富裕的人家,指有钱的家庭。
- 仓廪:粮仓,储存粮食的地方。
- 始多储:开始囤积,指富人们在丰收时储存粮食。
- 及饥:当饥荒来临的时候。
- 合发:合上、关闭,指关上仓库。
- 方牢闭:刚刚锁上,形容仓库被封闭。
- 不识:不知道,未能意识到。
- 私家得食:指个人的粮食来源,富家不清楚普通百姓的艰辛。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明确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农民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体现了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诗中农民的辛苦与富人囤积粮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社会现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生活与人情世态,其作品常表现对社会不公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经济变革与社会动荡的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与富人的奢侈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平等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农民与富人之间的生活差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所付出的艰辛,生动地描绘出他们筋疲力尽的形象,而后两句则反映了富人对粮食的囤积和对社会底层的漠视。整体上,诗歌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同情,以及对富人自私行为的批评。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富人与穷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使得读者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包恢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整首诗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耕者劳筋苦骨馀:描绘农民的辛苦,强调其劳动的艰辛。
- 富家仓廪始多储:指出富人的粮食储备情况,形成与前句的对比。
- 及饥合发方牢闭:描述饥荒来临时,富人将粮仓锁上,显示他们的自私。
- 不识私家得食诸:表达富人对贫民生活状况的无知与冷漠。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耕者与富家的描写,突出社会不公。
- 夸张:农民的疲惫与富人的富有形成强烈对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表达了对底层人民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富人自私行为的批判,呼唤社会的关注与改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者:象征勤劳和辛苦的农民。
- 富家:象征财富与权力的阶层。
- 仓廪:象征粮食与生活保障,富人对粮食的囤积反映了对社会底层的忽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耕者”指的是谁?
- A. 农民
- B. 商人
- C. 官员
-
填空题:诗中提到“富家仓廪始多储”,意指富人____(填入词语)。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富人对农民的态度是关心的。(对/错)
答案:
- A
- 囤积粮食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 杜甫《春望》:表现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
两首诗皆反映了社会现实,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包恢则聚焦于农民的辛苦与富人的冷漠,构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