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陇上行
作者: 张仲素 〔唐代〕
行到黄云陇,唯闻羌戍鼙。
不如山下水,犹得任东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云笼罩的高地上行走的情景,远处传来羌族边防军的鼓声。与其在此地感受那种孤寂与压迫,不如在山下的河水边游玩,随心所欲,任其东流西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陇:山的意思,通常指高地。
- 羌戍:羌族的边防驻军。
- 鼙: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常用于军中号召。
- 山下水:指山下的河流,象征着自由与流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羌戍”指的是当时边防驻军,象征着边疆的压力与孤独感。羌族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常常与中原王朝有军事和文化上的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著作颇多,尤其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战争、边疆风光及士兵的心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唐代边疆的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在辽阔的草原和高山之间,孤独和寂寞是士兵的常态,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陇上行》这首诗在短短的几句中,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与压抑。通过对比,诗人将高地的孤寂与山下的水流自由进行对照,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无奈。第一句“行到黄云陇”描绘了一个黄云笼罩、环境恶劣的场景,令人感到压抑。而“唯闻羌戍鼙”,则通过边防军的鼓声,更加突显了孤独感,似乎在提醒人们身处战争的边缘,生存的压力随时都存在。第二句“不如山下水”,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既有对边塞生活的无奈,也有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到黄云陇:作者行走到高处,周围是黄云,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唯闻羌戍鼙:此时只听得到羌族边防军的鼓声,渗透着孤独与警惕。
- 不如山下水:与其呆在高处不如去山下的水边,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犹得任东西:在山下的水边,可以随意游玩,象征着自由与随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行到黄云陇”与“不如山下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水”象征自由与流动,与“陇”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孤独的反思,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云:象征压抑、沉重的环境。
- 羌戍:代表边防的紧张与孤独。
- 山下水:象征自由、流动的生活方式。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表达了对生活处境的感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羌戍鼙”中的“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食物 -
诗中提到的“山下水”象征什么?
A. 孤独
B. 自由
C. 战争 -
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态度是?
A. 满足
B. 渴望自由
C. 忽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的壮丽与孤独。
- 高适的《燕歌行》: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对比
- 张仲素的《陇上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现了边塞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而后者则强调壮观的自然景色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及其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