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时间: 2025-01-04 10:09:31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

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

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

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
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
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
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

白话文翻译:

我携着琴和酒去寻找阎防在崇济寺的僧院,只能在门前静静等待,听见钟声回响,古老的殿宇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苍翠。弹琴声中,酒意渐浓,我轻卷帷幕,迎接远处的山峰。与友人谈笑间,心境悠然,仿佛与世界隔绝。我的小屋与此处相近,真是幸运,但此时此刻的兴致却又显得有些懒散。

注释:

  • 携琴酒:携带琴和酒,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相访:互相拜访。
  • 门寒古殿松:形容寺庙门前的清冷和古老松树的苍劲。
  • 弹琴醒暮酒:弹琴的声音让酒意更加醇厚,暗指诗人在饮酒作乐。
  • 卷幔:卷起窗帘,迎接外面的美景。
  • 人幽物外踪:人和物都超脱于尘世,寻求一种恬淡的生活。
  • 吾庐幸接近:我自己的居所恰好靠近这个地方。
  • 兹地兴偏慵:此地的兴致反而显得懒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生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崇济寺时,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幽静交流与洒脱心境。在时代背景下,唐代的士人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灵感和寄托,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人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岑参典型的文人气质,诗中不仅描绘了崇济寺的幽静环境,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惬意。开头几句通过“钟声”与“古殿松”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随后的“弹琴醒暮酒”则将这种超然与人间的欢愉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与友人在林中畅谈,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生活的恬淡与闲适,正是岑参所追求的诗意栖居。最后两句则以“幸”和“偏慵”对比,暗示了人虽在近处,但心境却显得有些懒散,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访但寻钟:诗人拜访友人,只能在这里等候,听见寺中的钟声。
  2. 门寒古殿松:寺庙的门前寒冷,古老的松树显得更为苍翠。
  3. 弹琴醒暮酒:琴声响起,酒意渐浓,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4. 卷幔引诸峰:轻卷窗帘,迎接远处的山峰,展现自然的美。
  5. 事惬林中语:与友人交谈,心情舒畅。
  6. 人幽物外踪:人和物都超然于世,象征着一种脱俗的生活。
  7. 吾庐幸接近:我的居所恰好靠近这里,表示一种幸运与满足。
  8. 兹地兴偏慵:此地的兴致虽然美好,却显得有些懒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弹琴”和“醒暮酒”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通过“钟声”、“古殿”、“松树”等意象构建出幽静的环境。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友谊的珍视,在幽静的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升华。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情趣与修养。
  • :代表生活的惬意与欢快。
  • 钟声: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古殿松:象征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弹琴醒暮酒”意指什么?

    • A. 弹琴使酒意清醒
    • B. 弹琴让酒醉
    • C. 弹琴与酒无关
  2. 诗人对自己居所的态度是?

    • A. 幸福与满足
    • B. 不满与失望
    • C. 无所谓
  3. 诗中表现出的生活态度是?

    • A. 追求名利
    • B. 崇尚宁静
    • C. 忙于世事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岑参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描绘了自然,但岑参的风格偏向豪放,王维则更显细腻与清幽。
  • 相同主题:都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岑参更注重人与友人的交流,而王维则强调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王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