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节堂作》
时间: 2025-01-04 07:4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甘节堂作
作者:王问
思彼京洛间,田窦势莫伦。
托婚椒兰殿,甲第上干云。
昼日再三接,广衢翻朱轮。
倾城咸来趋,綦履填高门。
委心事罄折,愿假一顾恩。
一举起穷废,荣枯立可分。
谁为脱屣人,清风振高旻。
长谣归去来,甘心守柴藩。
江东与栗里,千载此道存。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和洛阳之间的思念,田间的窦家势力无法相比。
我托身于椒兰殿,那里甲第高耸入云。
白天里三次相见,宽阔的街道上车轮翻滚。
城中人们都来趋附,华丽的鞋子填满了高门。
我把心事倾诉无遗,渴望得到你的一瞥恩宠。
一举成败皆在一念之间,荣华与枯萎都可以分开。
谁能为我脱去鞋子,清风吹动着高远的天空。
长歌归来,甘愿守着柴门。
江东与栗里,千年之后这条道路依旧存在。
注释:
- 京洛:指的是京都(南京)和洛阳,代表大城市。
- 田窦:田间的窦家,指代世家大族,暗指士族或权贵。
- 椒兰殿:指的是豪华的婚嫁场所,象征着美好和繁华。
- 昼日再三接:白天多次相会,形容相聚的频繁。
- 倾城:指的是全城的人,大家都来聚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问,明代诗人,生于动荡年代,作品常表达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微妙。通过对京城繁华与个人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甘节堂作》展现了王问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描绘了京洛之间的奢华与繁盛,通过“椒兰殿”、“朱轮”等意象展现出一种高贵的生活。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的心境逐渐转向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他对“倾城咸来趋”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名利的追逐,而“愿假一顾恩”则流露出诗人对真挚情感的渴求。诗中最后提到的“甘心守柴藩”,则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明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一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繁华的图景,更是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思彼京洛间:表达对京城和洛阳的思念,暗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 田窦势莫伦:对比田间小家与京城权贵,显示出社会地位的差异。
- 托婚椒兰殿:描绘婚嫁的豪华场所,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甲第上干云:形象地描述了建筑高耸入云的壮观。
- 昼日再三接:强调相会的频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广衢翻朱轮:描绘繁华的街道上车流如织,体现出城市的喧嚣。
- 倾城咸来趋:全城的人都来趋附,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 委心事罄折:表达了诗人倾诉心事的迫切希望。
- 愿假一顾恩:渴望得到对方的关心与爱护。
- 一举起穷废:强调一念之间可能成就或破灭。
- 荣枯立可分:荣华与衰败是可以分开看的,反映人生的无常。
- 谁为脱屣人:询问谁来为我脱去鞋子,象征渴望被照顾与呵护。
- 清风振高旻:清风呼啸,天空广阔,象征一种自由的心境。
- 长谣归去来:长歌一曲,表达归去的决心。
- 甘心守柴藩:甘愿守住简单的生活,体现内心的宁静。
- 江东与栗里:指代历史悠久的地方,表达对传统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椒兰殿”象征美好的婚姻。
- 对仗:如“荣枯立可分”,展现对比的美感。
- 排比:如“昼日再三接,广衢翻朱轮”,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繁华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洛:象征繁华与权力。
- 椒兰殿:美好与繁荣的象征。
- 清风:象征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问的《甘节堂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战争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椒兰殿”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繁华的婚嫁
C. 自然景色
D. 乡村生活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问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更强调自然与个体的自由,而王问则更关注于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概论》
- 《王问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