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时间: 2025-01-19 15:35: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夕
作者: 王问 〔明代〕
南国首时雍,共此清夜娱。
倾城出游观,士女塞庄衢。
灯火九霄通,绮纨三市俱。
就中谁最奢,五侯声价殊。
过门夸结乘,入市耀先驱。
邀宾高堂上,酒浆盈玉壶。
燃灯如白日,照耀红氍毹。
歌曲绕飞梁,舞者名都姝。
中厨荐丰膳,枥下秣华驹。
清漏渐向尽,但乐不知徂。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国的元宵佳节,夜空清明,大家一起欢庆。
城中男女纷纷出门游玩,街道上人声鼎沸。
灯火通明,直通九霄,华丽的织物在三市中齐全。
其中谁家最为奢华,五侯的声价自是不同。
路过门前夸耀着华丽的车马,入市之中显得格外耀眼。
在高堂之上邀请宾客,酒满玉壶欢声笑语。
燃起的灯火如同白昼,照亮了红色的地毯。
歌声萦绕着飞梁,舞者都是名门佳丽。
厨房里端上丰盛的菜肴,马厩里喂着华丽的骏马。
时间渐渐流逝,但乐声让人忘却了时光的流逝。
注释
-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如今的江南地区。
- 首时雍:指初春的时节,天气温暖,适合欢庆。
- 倾城:形容城市的人们纷纷外出游玩。
- 士女:指士人和女子,泛指有身份的人。
- 绮纨:华丽的丝织品,象征奢华。
- 五侯:指五位侯爵,象征权贵。
- 清漏:指时间的流逝,漏刻的滴答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问,明代诗人,生于南方,以其清新明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江南的风光和人文情怀,作品中常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元夕》创作于明代,正值春节后的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欢庆,诗中描绘了这一晚上的热闹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元夕》是王问描绘元宵节盛况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南国元宵夜的热闹与欢愉。首联“南国首时雍,共此清夜娱”便交代了时间与地点,清夜的温暖气息令人心生愉悦。接下来的描写则逐渐深入,展现了城中男女出游的热闹场面,街道被灯火装点得如同白昼,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整首诗在描绘热闹的同时,细腻地刻画了那一晚的奢华与欢愉。诗中提到的“五侯声价殊”,不仅显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异,也反映了人们对奢华生活的追求。宴会中的美酒佳肴、歌舞升平,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最后一句“但乐不知徂”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虽然欢乐令人陶醉,但时光却在流逝,令人感到些许的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国首时雍,共此清夜娱:初春的南方,天气温暖,大家共度这个清明的夜晚,欢庆元宵。
- 倾城出游观,士女塞庄衢:城中男女纷纷外出游玩,热闹非凡。
- 灯火九霄通,绮纨三市俱:灯火通明,如同白昼,装饰品琳琅满目。
- 就中谁最奢,五侯声价殊:在众多豪华之中,五侯的奢华是最为显著的。
- 过门夸结乘,入市耀先驱:经过门前的华丽车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 邀宾高堂上,酒浆盈玉壶:在高堂上邀请宾客,酒满玉壶,欢声笑语。
- 燃灯如白日,照耀红氍毹:灯火如同白昼,映照在红色的地毯上。
- 歌曲绕飞梁,舞者名都姝:歌声在空中回荡,舞者都是名门佳丽。
- 中厨荐丰膳,枥下秣华驹:厨房里端上丰盛的菜肴,马厩里喂着华丽的骏马。
- 清漏渐向尽,但乐不知徂:时间渐渐流逝,但人们在乐声中忘却了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燃灯如白日”,将灯火比作白天的光明,增强了热闹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各种场景与细节,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元宵节欢乐景象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欢庆的表象背后,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社会奢华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灯火:象征着节日的欢庆与热闹,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 酒浆:象征着欢乐与庆祝,营造出一种凝聚人心的氛围。
- 歌舞: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艺术的魅力,体现了文化的丰富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元夕》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问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五侯”是什么象征?
- A. 贫穷
- B. 权贵
- C. 劳动
-
诗的最后一句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忘却
- C. 喜悦
答案
- B. 王问
- B. 权贵
- B. 忘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宵》(杜甫)
- 《元宵夜》(李白)
诗词对比
王问的《元夕》与杜甫的《春宵》均描绘了节日的欢乐,但王问更侧重于热闹的场景与奢华的生活,而杜甫则更关注于生活的哲思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宵节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