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季允赴召》

时间: 2025-01-04 09:09:37

一倾鼎否一番新,但见新人笑故人。

元佑至今迭更化,崇宁以后几权臣。

曾趋嘉定改元诏,又贺端平第一春。

长把人才留一半,今年新是去年陈。

意思解释

送李季允赴召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原文展示:

一倾鼎否一番新,但见新人笑故人。
元佑至今迭更化,崇宁以后几权臣。
曾趋嘉定改元诏,又贺端平第一春。
长把人才留一半,今年新是去年陈。


白话文翻译:

这一倾倒的鼎,不知又是一个新的时代,只见新的人在欢笑,旧的人却在失落。元佑年间到现在,经过了多少变革,自崇宁以来,权臣层出不穷。曾几何时我随侍在嘉定时的诏令,又在端平之际祝贺春天的到来。如今的人才留下来只有一半,今年的新事物又是去年的旧事物。


注释:

  • 倾鼎: 指政局的变化,倾倒的鼎象征着权力的更迭。
  • 新人笑故人: 新的人在新环境中欢笑,旧的人则被遗忘或忽视。
  • 元佑、崇宁、嘉定、端平: 这些是北宋时期的年号,代表了历史的不同阶段。
  • 人才留一半: 表达对人才流失的惋惜,只有一部分人才留下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恭,号半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官员,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关注社会时事与人事变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季允即将赴召的情景,表达了对新旧交替、人才流动现象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以及对人才的珍惜与惋惜。


诗歌鉴赏:

《送李季允赴召》诗中,魏了翁通过对“新人”和“故人”的对比,表达了对时代更迭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用“倾鼎”形象地描绘了权力的变动,暗示了历史的波动不居。接着提到“元佑至今迭更化,崇宁以后几权臣”,这一句不仅回顾了历史的变迁,也引发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安。

诗中“长把人才留一半,今年新是去年陈”更是深刻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渴望与困境。尽管新事物层出不穷,但真正优秀的人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留。整首诗在叹息之余,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邃,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事的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倾鼎否一番新: 形象地描绘出政局的动荡与变化。
    2. 但见新人笑故人: 新的权势者兴起,旧人则被遗忘,形成鲜明对比。
    3. 元佑至今迭更化: 通过历史年号的引用强调了变迁的频繁。
    4. 崇宁以后几权臣: 指出权臣的更替,反映权力斗争的激烈。
    5. 曾趋嘉定改元诏: 追溯历史,表达作者的感慨与无奈。
    6. 又贺端平第一春: 祝贺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
    7. 长把人才留一半: 对人才流失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担忧。
    8. 今年新是去年陈: 反映出新事物的表面繁华下,实则重复无新意。
  • 修辞手法:

    • 比喻: "倾鼎"比喻政局的变化。
    • 对仗: 新人与故人的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新旧交替、权力变动及人才留存的探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未来的不安,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 象征权力与政局的稳定。
  • 新人、故人: 代表社会中不同角色的变迁与对比。
  • : 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但也有可能是表面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倾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的变化
    C. 自然的力量

  2. 诗中的“新人笑故人”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新旧交替
    B. 人才流失
    C. 社会安定

  3. 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珍惜与惋惜
    C. 赞美与推崇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反映历史变迁与对故国的情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表达对离别的感慨与对人才的珍惜。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杜甫在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上有相似之处,杜甫的作品更注重对社会动荡的直接描绘,而魏了翁则通过个体的送别展现更为细腻的情感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