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也中虚谷也虚,两虚相得闹中无。月来风动时尤好,那更高人也自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竹子和山谷都是空灵的,二者相互交融,在喧闹中显得宁静。月光照耀下,微风轻拂时更是美好,尤其是那些高尚的人,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更加自在。
注释:
- 竹:指竹子,象征高洁、坚韧。
- 虚:空灵、宁静的状态。
- 谷:指山谷,通常代表自然的幽静场所。
- 相得:彼此相互得益。
- 闹:喧闹、热闹。
- 尤好:尤其美好。
- 高人:指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黄裳游览山林、竹林时的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以及在繁华喧闹中保持内心平静的哲理。
诗歌鉴赏:
《谷林亭》是一首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诗作,通过对竹林与山谷的描绘,展现了宁静自然之美和人类内心的追求。诗中“竹也中虚,谷也虚”两句,以竹和谷的空灵状态引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幽的向往。接着“相得闹中无”,说明在现实的喧嚣中,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人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月来风动时尤好”则描绘了在月光下微风轻拂的美好时刻,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而最后一句“那更高人也自如”则强调了高人(即有品德修养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自在,体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整体来看,诗作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渗透着哲理的思考,激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高尚的品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也中虚:竹子具有虚静之美,代表高洁和柔韧。
- 谷也虚:山谷同样空灵,寓意自然的宁静。
- 两虚相得:竹林与山谷相互映衬,形成和谐的自然景观。
- 闹中无:在喧哗的环境中,竹林和山谷却提供了一种宁静的逃避。
- 月来风动时尤好:描绘了月光和微风交织的美妙瞬间。
- 那更高人也自如:高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自在与平和。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竹”和“谷”以及“虚”和“无”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竹和谷比作高洁、空灵的象征,提升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宁静与内心的高尚追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理想的品德。
- 谷:自然的隐喻,象征宁静与安逸。
- 月:象征美好的时光,代表诗人的理想境界。
- 风:象征自然的灵动,带来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也中虚,谷也虚”所表达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喧闹
- B. 空灵
- C. 复杂
- D. 平凡
-
最后一句“那更高人也自如”中的“高人”指的是?
- A. 有钱人
- B. 品德高尚的人
- C. 学识渊博的人
- D. 官职高的人
-
诗中提到的“闹中无”意味着什么?
- A. 在喧闹中迷失
- B. 在喧闹中保持宁静
- C. 在喧闹中享受乐趣
- D. 在喧闹中找寻他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王维的山水诗风格。
- 李白的《静夜思》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思乡之情,与《谷林亭》的宁静自然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精选宋代诗人作品,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的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