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1:48:11

鹁鸠晴雨报人知,更问农家底事宜。

村落泥乾收麦地,稻田水满插秧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途中二首 其一
鹁鸠晴雨报人知,更问农家底事宜。
村落泥乾收麦地,稻田水满插秧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忙时节的场景。诗中提到的鹁鸠(布谷鸟)会在晴雨之间鸣叫,告诉人们天气变化的消息。诗人接着关心农民的事情,询问他们的农作情况。在村落中,麦田的泥土已经干了,农民正忙于收割麦子,而稻田则满是水,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注释

  • 鹁鸠:又称布谷鸟,是一种鸟,常在春季鸣叫,预示着农忙的时节。
  • 晴雨报:指鸟儿通过鸣叫来传达天气变化的消息。
  • 农家:指农民家庭,这里特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
  • 泥乾:泥土干燥,通常是指在收割时,田地要保持适度的干燥状态。
  • 稻田水满:稻田里灌满了水,适合插秧,表示农事活动的关键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字子煜,号子恺,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村农业生产旺季,诗人通过描写乡村的农事活动,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与赞美,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的风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画面。鹁鸠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更是农民生活的节奏与节令的象征。诗人通过“更问农家底事宜”这一句,流露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共鸣。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具体描绘了农田的景象:麦田泥土已经干燥,表明收割的时节已经来临,而稻田则是水满状态,适合插秧。这种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农事活动的多样性与周期性,反映了一种活泼的田园气息。同时,诗句中蕴含的乡土气息与人情味儿,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和谐的农家生活。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景画,更是对传统农业社会的深刻反思与珍视,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鹁鸠晴雨报人知:鹁鸠在晴天和雨天的鸣叫,传递天气变化的信息。
  2. 更问农家底事宜:诗人关心农民的生活状况,询问他们的农田情况。
  3. 村落泥乾收麦地:村庄里的泥土已经干燥,农民正在收割麦子。
  4. 稻田水满插秧时:稻田灌满了水,正是插秧的最佳时机。

修辞手法

  • 拟人:鹁鸠被赋予了传递天气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 对仗:诗句中“泥乾”和“水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农田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鹁鸠:象征着春天和农忙,是农作物生长的指示者。
  • 泥干/水满:分别象征着收割与播种的两个不同阶段,反映了农业的轮回与节令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鹁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秋天
    B. 农忙
    C. 冬天
    D. 夏天

  2. 诗中提到的“泥干”指什么状态?
    A. 湿润
    B. 干燥
    C. 冻结
    D. 淤泥

  3.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羞辱
    C. 关心与同情
    D. 不屑一顾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田园诗》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但更强调战争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与曾几的作品形成对照。
  • 王维《山居秋暝》:展示了另一种田园意境,侧重于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与曾几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