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十九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4 14:4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翠绿的翡翠在兰苕上嬉戏,颜色更加鲜艳。绿萝在高大的树林中生长,遮盖着整座山。在这山中有位隐居的高士,他静静地吹奏着清脆的琴弦,放情于天外,品味着花蕊,汲取着飞泉的清凉。赤松树傍着高流的溪水,乘着紫烟飞翔。左手轻拂着浮丘的衣袖,右手拍打着洪崖的肩膀。询问那些蜉蝣般的人,怎会知道龟鹤的年岁呢?
注释:
- 翡翠:一种美丽的绿色宝石,这里指代生动的色彩。
- 兰苕:兰花和苕草的结合,象征着灵秀的自然。
- 冥寂士:隐士或高士,指隐居于山林的人。
- 清弦:指琴弦,象征着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凌霄:高空,象征着自由和超脱。
- 蜉蝣:一种小昆虫,常用来比喻生命短暂。
- 龟鹤:象征长寿和智慧的神话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璞,字景纯,号少游,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而闻名,其作品常蕴含哲理,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隐居山林,追求精神的超脱与自然的和谐。此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 其三》展现了他对自然和隐士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灵气的自然场景。诗的开头以“翡翠戏兰苕”引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翠绿色的翡翠在兰苕间嬉戏,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绿萝覆盖高林的景象,这种自然的生长与繁茂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和宁静。
诗中的“冥寂士”象征着隐士的高洁与静谧,他在自然中与琴声相伴,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尤其是“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更是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由的向往。赤松树和紫烟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超然的气氛,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
最后一句“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指出短暂的生命与长久的智慧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人生哲理,促使读者思考生与死、短暂与永恒的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翡翠戏兰苕”:描绘了翡翠的颜色在兰苕上闪烁,展示出自然的美丽。
- “容色更相鲜”:强调色彩的鲜艳,突显了自然的生机。
- “绿萝结高林”:展现了绿萝的生长,象征生命的繁茂。
- “蒙笼盖一山”:形象地描绘了绿萝覆盖整座山的壮观场面。
- “中有冥寂士”:引入隐士,强调与自然相融的主题。
- “静啸抚清弦”:展现隐士的生活状态,表现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放情凌霄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 “嚼蕊挹飞泉”:通过细腻的动作描绘,展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 “赤松临上游”:描绘了赤松树与溪流的关系,突显自然的和谐美。
- “驾鸿乘紫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
-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展现隐士与自然的互动,体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对比短暂与永恒,促使思考生命的意义。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翡翠戏兰苕”中的“戏”字,赋予了翡翠以生命,创造出一个生动的画面。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由与长寿的向往,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意象分析:
- 翡翠:象征美丽、生命。
- 兰苕:代表雅致的自然。
- 冥寂士:隐士的象征,代表高洁的生活态度。
- 清弦:象征音乐、情感的表达。
- 赤松:长寿与坚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冥寂士”指的是谁?
- A. 隐士
- B. 蜉蝣
- C. 龟鹤
-
“翡翠戏兰苕”中“戏”字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玩耍
- B. 休息
- C. 听
-
诗中提到的“龟鹤”象征什么?
- A. 短暂
- B. 长寿
- C. 自由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郭璞与王维:两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郭璞更多关注隐士的生活与哲理,王维则强调山水的意境与情感。
参考资料:
- 《魏晋诗人研究》
- 《山水田园诗选》
- 《郭璞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