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美成都大赴夔帅》
时间: 2025-01-04 09:4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韩美成都大赴夔帅》
作者: 郭印 〔宋代〕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少陵有是语,申言饯公行。
公初来蜀时,豺狼浩纵横。
剪除二三辈,百兽弭耳惊。
坐令坤维地,众醉稍稍醒。
仁风被动植,德泽覃幽明。
咸云真使者,有眼未曾经。
今将夔子去,方面倚长城。
虽分阃外忧,三川难为情。
岷山黯无色,锦水咽无声。
政恐狐狸出,依然扰吾民。
鄙夫为之言,汝曹且静听。
我公非常人,夷夏知威名。
平生活国心,须臾不少宁。
天欲靖乾坤,平步公与卿。
大摅康济学,引手援生灵。
白话文翻译
公来时,雪山压得很重;公走时,雪山却显得轻松。
少陵有这样的说法,我在这里借此祝贺公的出行。
公初来蜀地的时候,豺狼横行无忌;
剪除了二三的恶徒,百兽也因而受到惊吓。
如今坐看大地,众人稍稍清醒过来。
仁风普及万物,德泽滋润幽明之地。
大家都说您是真正的使者,却从未亲眼见过您。
如今您将要去夔地,面对长城的方向。
虽然分担外界的忧虑,但三川之地却难以表露情感。
岷山黯淡无色,锦水也哽咽无声。
政权恐惧狐狸的出现,依然扰乱我们的百姓。
鄙人说这些话,请你们静心倾听。
您绝非普通人,夷夏都知道您的威名。
要安定国家的心,须臾之间不能放松。
天欲平定乾坤,愿公与你们平步青云。
大力倡导康济之学,援助生命的生灵。
注释
- 少陵:指王维,字摩诘,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为题材。
- 夔子:指夔州的地方官,古代对地方官的尊称。
- 坤维:指大地,代表广阔的土地。
- 仁风:指仁德之风,形容有德行的治理。
- 三川:指四川的三条大河,象征着蜀地。
- 狐狸:在古代常用来比喻狡诈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印,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具有较强的政治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郭印为韩美送行之际,韩美被任命为夔州的地方官,诗中表达了对他前往夔地的祝福和对蜀地民生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韩美的深切祝福与对蜀地未来的担忧。诗中以“雪山”作开篇,象征着公来时的重压与离去时的轻松,营造出一种对比的意境。接着,诗人回忆起韩美初来时,面对的豺狼横行之势,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随着韩美的治理,社会逐渐恢复了平静,仁德之风开始普及,暗示诗人对韩美治政能力的信任。
在描绘自然风光时,诗人用“岷山黯无色,锦水咽无声”渲染出一种沉闷的气氛,反映出对民众安危的忧虑。最后,诗人对韩美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带来平安与繁荣。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又有对国家民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来雪山重:公来时,雪山象征着重压,暗指当时的困境。
- 公去雪山轻:公离去时,山显得轻松,寓意着希望和解脱。
- 少陵有是语:引述王维的诗句,表达对韩美的祝福。
- 剪除二三辈:治理中清除少数恶势力,恢复社会秩序。
- 仁风被动植:仁德的风气普及,民众得以安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公来与公去的对比,表现了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
- 象征:雪山、岷山、锦水等自然意象,象征着社会的安宁与动荡。
- 排比:如“虽分阃外忧,三川难为情”,增强了诗句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治理的艰巨与期望,表现了诗人对韩美的期望以及对国家民生的关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山:象征困境与压力。
- 豺狼:代表社会的混乱与恶势力。
- 仁风:象征良好的政风与德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少陵”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王维
- D. 白居易
-
诗中“岷山黯无色,锦水咽无声”的意图是什么?
- A. 形容自然景色
- B. 表达对民生的忧虑
- C. 祝福友人
- D. 描绘政治局势
-
诗中“仁风被动植”意指什么?
- A. 仁德之风普及万物
- B. 政治腐败
- C. 自然环境恶化
- D. 人民不安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郭印的《送韩美成都大赴夔帅》与杜甫的《春望》都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郭印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杜甫则更强调个人的忧愁与对国家的担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韩美成都大赴夔帅》的内涵与艺术魅力。